问答题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题目
问答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
    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
    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
    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1一9所示。

    根据以上说明及规范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
    解析:
    1.深水港不适宜设置在东湾,应该设置在西湾。
    因为东湾是水产资源保护区及旅游区,不适宜建立港口。而把港口设置在西湾靠近C4城,有利于实现铁路水运联运。
    2.石化工业不适宜设置在C2、C3、C5。
    因为C2过于接近自然保护区适宜发展山区旅游业,C3、C5近海适宜发展沿海旅游业。主要石化基地宜主要设置在C4城,它有铁路及深水港口,而且靠近100km外某大城市,接受辐射并可建成为物流基地。
    3.环线高速公路应当取消。
    因高速路不适宜穿过山体及自然保护区,环线选线没有和产业结合得很好。D11城只需与B1城建一条二级公路连接即可。

  • 第2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试结合该市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图2-1)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图2-2所示),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4号镇和3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5号、36号两个镇不合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 第3题: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的红树林、湿地、沙滩及礁石。


    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对市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化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


    (1)等级结构:A、B、C、D四级。 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


    (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规划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4所示:



    【问题】


    根据以上说明和规划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规划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说明主要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
    解析:

    (1)深水港不宜设置在东湾,设置在东湾港影响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应以旅游开发为主,建议在西湾建港。


    (2)C2、C3不宜设置为石化工业区,C2四面环山亦造成污染,且靠近自然保护区;C3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C5应向北靠近公路远离海岸;石化工业布局分散,应适当集中。


    (3)高速公路布置偏多,D5以东一段没有必要,且翻越山林;C4与A之间联系不直接。


    【解析】


    题目中第一段给出了对环境敏感、需要注意保护的地区。第二段石化及深水港均对环境有影响。因而注意寻找图中两者的矛盾点。此外还应考虑区域交通规划是否存在问题。


    从城镇等级体系上看没有什么问题,位置上C2、C3石化功能明显与自然保护区、水产保护区冲突,由于沿海有湿地红树林也应属保护的范围,C5可向北靠近公路远离海岸。东湾附近D13、D14、D15发展旅游,所以深水港放在西湾影响较小。


    交通上,铁路穿越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东部公路垂直等高线穿越山体不合理,C4与A之间联系不直接。


  • 第4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城镇等级规模:县域城镇体系城镇等级应按4级配置,缺少一般镇。


    2.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镇过多;县城B距中心城市(地级市)过近,地域直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大,B无法发挥地域中心作用,应并人中心城区;县城D、E位置靠近(北部山区,所辖城镇少)应合并形成北部副中心城。


    3.对外交通:高速公路横向选线不合理,与产业空间布局矛盾,造成基础设施浪费,建议取消;高速公路出入口距中心城市及县城D、E太远,造成区域中心利用率低;铁路穿越县城


    E,造成城市分隔;公路穿越中心城市,分隔城市。

  • 第5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 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 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试结合现状(图2-4-2)和规划示意图(图2-4-3),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



    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4号镇和3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5号、36号两个镇不合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 第6题:

    不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是()

    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B.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C.提出一般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答案:C
    解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6)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第7题:

    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的空间是(  )。

    A:市域城镇空间
    B:市域城乡空间
    C: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空间
    D:划定规划区的空间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市域城镇空间。市域城镇空间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其主要的组合类型有:①均衡式;②单中心集核式;③分片组团式;④轴带式。
    了解市域城乡空间的基本构成。

  • 第8题: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体系中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要求有()

    A: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
    B:促进城乡交通便利程度
    C:推进城市总体布局合理性
    D: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E: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

    答案:A,D
    解析:
    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2)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一方面要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5)相邻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市域城镇聚落体系是和周边市的发展相互联系的,存在着相互之间交叉服务的状况,另一方面市域基础设施是与大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相连接的。(6)划定城市规划区。

  • 第9题:

    不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是()

    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B: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C:提出一般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D: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答案:C
    解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2)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3)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4)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5)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6)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 第10题:

    不属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
    B.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C.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D.重点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②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③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④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⑤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⑥划定城市规划区。

  • 第11题:

    下列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表述,准确的是()。

    • A、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规划为中心城区、外围新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市型居民点体系
    • B、市域城乡聚落体系可以分为中心城市、县城、镇区(乡集镇)、中心村四级体系
    • C、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市域各类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方向
    • D、市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体系要优先满足本市域发展的需要,不能分担周边城市的发展要求,否则不得于促进城市之间的有机分工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问答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城镇等级规模:县域城镇体系城镇等级应按4级配置,缺少一般镇。2.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镇过多;县城B距中心城市(地级市)过近,地域直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大,B无法发挥地域中心作用,应并人中心城区;县城D、E位置靠近(北部山区,所辖城镇少)应合并形成北部副中心城。3.对外交通:高速公路横向选线不合理,与产业空间布局矛盾,造成基础设施浪费,建议取消;高速公路出入口距中心城市及县城D、E太远,造成区域中心利用率低;铁路穿越县城E,造成城市分隔;公路穿越中心城市,分隔城市。
    解析:

  • 第13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 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




    【问题】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曲。




    答案:
    解析:

    (1)5号镇和3 4号镇不靠近主要交通线,规划为重点镇明显脱离实际。


    (2)现有3 4个镇,为求均衡发展而新增设的3 5号、3 6号两个镇不合理,设置条件不充分。


    (3)重点镇过多,发展重点反而不明确。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不便。


    【解析】


    本案例主要涉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等级的设置应考虑到人口规模、职能分工、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条件。重点镇应既能向上承接县城,又能向下辐射一般镇,因此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靠近主要交通线。且题目说明北部为山地,34号镇因地形影响发展会受到限制,也不宜作为重点镇,新设3 5、3 6号镇同样不合理。市域交通设施规划应考虑服务对象,重点联系市域内的高等级城镇,增加通达性。


  • 第14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1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模基本符合发展要求。其规划示意图如图2—12所示。
    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该市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城镇等级规模:县域城镇体系城镇等级应按4级配置,缺少一般镇。
    2.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镇过多;县城B距中心城市(地级市)过近,地域直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大,B无法发挥地域中心作用,应并入中心城区;县城D、E位置靠近(北部山区,所辖城镇少)应合并形成北部副中心城。
    3.对外交通:高速公路横向选线不合理,与产业空间布局矛盾,造成基础设施浪费,建议取消;高速公路出入口距中心城市及县城D、E太远,造成区域中心利用率低;铁路穿越县城E,造成城市分隔;公路穿越中心城市,分隔城市。

  • 第15题:

     我国某大城市,市域内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市域范围内现状有两个主要城市Y 和Z,两城市相距约60km,另外有若干中小城市。城市Y 为市域的中心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100 万;城市Z 为临海的港口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40万;其他中小城市人口规模为10 万~20 万不等。现状有一条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南北向穿过市域,为协调市域城镇发展,配合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以石化为主的工业区A、以电子为主的工业区B、区域性物流园C 及4D 级新机场等的规划布局意见,同时还规划了环形高速公路等内容。



    图1 某市规划示意图
      【问题】
      根据提供的规划示意图,指出该规划在项目布局和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解析:
    (1)该规划在项目布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石化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其选址考虑因素主要为对外交通条件和环境影响因素,但其选址不靠近港口和铁路,交通运输不便,且靠近水源地布置,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②区域性物流园区布局不合理。区域性物流园区离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太远,对外交通条件差。
      ③机场选址不合理。机场选址应综合考虑服务范围和运营的经济效益。机场选址位于Y 城市西侧,不利于X、Y 两个城市共享,进而造成运营经济效益不佳,其选址应位于X、Y 两个城市之间,以利于两个城市共享。
      (2)该规划在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高速公路环的规划不合理。规划新增的高速公路环应结合现状国家级高速公路,形成空间骨架,重点加强主要城市X、Y 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兼顾中小城市的交通需求。而规划高速公路环未考虑与现状国家级高速公路的关系,规划后X、Y 两个城市之间没有高速公路联系,而中小城市之间却用高速公路相连,不合理。

  • 第16题: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的红树林、湿地、沙滩及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对市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化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
    (1)等级结构:A、B、C、D四级
    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
    (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规划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如图1所示:
    【问题】:根据以上说明和规划示意图,指出港口选址、石化规划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说明主要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图1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答案:
    解析:
    (1)深水港不宜设置在东湾,设置在东湾港影响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应以旅游开发为主,建议在西湾建港。
    (2)石化工业布局分散,应适当集中。其中C2、C3不宜设置为石化工业区,C2临近自然保护区,并且四面环山易造成污染;C3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此外,C5应向北靠近公路远离海岸;。
    (3)高速公路选线不合理,C4与A之间联系不直接;此外高速公路布置偏多,D5以东一段没有必要,且垂直等高线穿越山体不合理。

  • 第17题: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不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的是( )。

    A.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B.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C.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D.划定城市规划区

    答案:A
    解析: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②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③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④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⑤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⑥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⑦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 第18题:

    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的空间是( )。

    A.市域城镇空间
    B.市域城乡空间
    C.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空间
    D.划定规划区的空间

    答案:A
    解析:
    市域城镇空间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主要有如下几种组合类型:①均衡式;②单中心集核式;③分片组团式;④轴带式。

  • 第19题:

    下列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表述,准确的是( )。

    A.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规划为中心城区、外围新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市型居民点体系
    B.市域城乡聚落体系可以分为中心城市、县城、镇区(乡集镇)、中心村四级体系
    C.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市域各类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方向
    D.市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体系要优先满足本市域发展的需要,不能分担周边城市的发展要求,否则不利于促进城市之间的有机分工

    答案:B
    解析:
    B项,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可将市域城镇聚落体系分为中心城市、县城、镇区(乡集镇)、中心村四级体系。A项,对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从节约资源和城乡统筹的要求出发,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实行中心城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市型居民点体系。C项,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②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③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④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⑤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⑥划定城市规划区。D项,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市域城镇发展的基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一方面要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需要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 第20题: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体系中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要求有( )。

    A.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
    B.促进城乡交通便利程度
    C.推进城市总体布局合理性
    D.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E.发挥政府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

    答案:A,D
    解析:
    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②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③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④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市域城镇发展的基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一方面要满足市域内城镇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市域城镇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应对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协调,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重复建设,优化市域城镇的发展条件。⑤相邻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⑥划定城市规划区。

  • 第21题: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为( )

    A.中心城市
    B.重点城市
    C.中心镇
    D.重点城镇

    答案:D
    解析:
    重点城镇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也是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地,对于拉动整个市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 第22题: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为()

    A:中心城市
    B:重点城市
    C:中心镇
    D:重点城镇

    答案:D
    解析:
    重点城镇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也是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地,对于拉动整个市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 第23题:

    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的空间是( )

    • A、市域城镇空间
    • B、市域城乡空间
    • C、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空问
    • D、划定规划区的空间

    正确答案:A

  • 第24题:

    单选题
    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为( )
    A

    中心城市

    B

    重点城市

    C

    中心镇

    D

    重点城镇


    正确答案: C
    解析: 重点城镇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集中区,也是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地,对于拉动整个市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