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后3岁儿童出现部分阻滞,是不正常反应
盲人不出现α波阻滞现象
闭目后1.5秒内枕区α节律恢复
睁眼后1秒内枕区节律抑制
视力障碍或枕叶病变的患者常出现α波阻滞不完全
第1题:
关于儿童后头部慢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2题:
缺口节律()。
第3题:
闭目难立征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第4题:
睁眼0.3秒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睁眼0.5秒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睁眼1秒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睁眼1.5秒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眼睁2秒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第5题:
睁眼后经>1s的潜伏期出现枕区节律受抑制
闭眼3s以上枕区α节律恢复
盲人可正常出现α阻滞现象
枕叶癫痫患者癫痫样放电不受睁闭眼影响
癔病性黑矇者睁眼时α节律可正常被阻滞
第6题:
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高度提示视力减弱
称为潜伏期延迟
称为后作用延长
提示枕部病变
第7题:
快波中常混杂有μ节律
快波的反应性与α节律相同
额区快波节律
与20Hz闪光刺激同步的枕区快波节律
出现在颅骨缺损区的快波活动
第8题:
睁眼不受阻滞
出现在额、颞区
精神活动时出现
频率在6~12Hz
正常人不应该出现
第9题:
α节律的反应性
α波波幅减低
低电压
思考和计算
失对焦状态
第10题:
后索病变睁眼稍不稳,闭眼更明显
小脑病变睁眼站立较稳,闭眼时不稳
前庭迷路病变闭眼出现身体摇晃,经一段时间后稳定
睁眼时稍不稳,闭眼更明显即为闭目难立征阳性
闭目难立征阳性患者指鼻试验睁眼时可正常
第11题:
抑制不全
失对焦敏感
光惊厥反应
光敏性反应
光驱动反应
第12题:
与后头部病变有关
以枕区最突出
具有和α节律一样的反应性,反复出现在枕区α节律中,不出现其他部位
枕区多出现相位慢波
属于正常发育现象,进入青春期后消失
第13题:
关于儿童后头部慢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4题:
中央区β活动()。
第15题:
快波中常混杂有μ节律
快波的反应性与α节律相同
额区快波节律
与20Hz闪光刺激同步的枕区快波节律
出现在颅骨缺损区的快波活动
第16题:
枕区最突出
属正常发育现象
后头部孤立性慢波见于癫痫
正常时对睁闭眼试验与α节律有一样的反应性
不出现在其他部位
第17题:
思睡期阵发性θ节律
觉醒反应时的慢波发放
思维活动时额区的θ活动
儿童过度换气中的高波幅慢波节律暴发
睁眼状态时枕导慢波活动
第18题:
可使α节律阻滞
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节律时,导致节律同化现象
闪光刺激器与患者鼻根的距离为50~60cm可调
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
光肌源性反应为非病理性的
第19题:
睁眼0.3s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睁眼0.5s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睁眼1s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睁眼1.5s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睁眼2s以上出现α节律抑制
第20题:
快波中常混杂有μ节律
快波的反应性与α节律相同
额区快波节律
与20Hz闪光刺激同步的枕区快波节律
出现在颅骨缺损区的快波活动
第21题:
与后头部病变有关
以枕区最突出
具有和α节律一样的反应性
双侧或非恒定地出现于某一侧
属于正常发育现象
第22题:
α节律阻滞
基本节律同化
盲人不出现α阻滞现象
癔病性黑蒙者闭眼时α节律正常出现
一般睁眼后,经过;1s的潜伏期,枕区会受到抑制
第23题:
闭眼时α波无变化
闭眼时α波阻滞
睁眼时α波阻滞
睁眼时α波无变化
正常成人α波不受睁闭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