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通过放权让利,把计划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2)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根据这一论断,在以下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
(3)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4)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