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为了实现“赶超”型发展战略,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采取的是一种以强调数量增长和以外延方式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与这种增长模式相适应,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国家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1)传统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国家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在决策结构上,实行中央集权控制;
②在动力结构上,忽视物质利益刺激,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③在信息结构上,实行计划指令的纵向传递,全部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的轨道,企业行为基本不受市场信号的制约;
④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实行“穷过渡”。
(2)传统计划经济的运行特点
①企业对瞬时出现的情况作出如下反应:一是使产量与当前最稀缺的资源相适应;二是实行强制替代,即由短缺引起的投入组合的更改;三是根据可得到的投入品来决定产出构成。
②在追求高经济增长率目标的驱使下,从上到下存在强烈的数量冲动。为了完成产值指标,企业对短缺资源的需求总是不可被满足的,并力图积存尽可能多的投入品,以防万一。
③由于企业不承担投资决策的责任,这会使投资需求大大超过可供分配的投资资金,引起“投资紧张”。投资计划、投资品供应紧张和短缺感是企业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的重要动力,从而会进一步造成投资的周期波动。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资源和消费品的短缺,强制替代、排队、等待、配额和票证就成为常见的现象。
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有目共睹,如官僚主义严重、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僵化、短缺现象严重、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率低下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