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m
3cm
2cm
1cm
第1题:
导管感染包括:
A穿刺部位感染
B隧道感染
C输液港注射座感染
D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第2题:
A.导管相关感染
B.导管局部感染
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D.导管隧道感染
E.导管感染
第3题:
A.发现并存在病毒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B.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是局部的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发现并存在细菌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D.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E.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可以是局部的、全身的,或两者兼有主要由三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第4题:
A.导管相关感染主要有两种类型,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
B.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通常发生在穿刺位置
C.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通常表现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范围在2cm以内
D.隧道感染通常发生在隧道式导管出口位置或植入式输液港的开口位置
E.隧道感染症状沿导管插入方向延伸超过2cm
第5题:
A、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 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性感染
B、沿着插入导管的静脉出现的硬结、红斑、热、痛、触痛
C、导管出口2 cm内出现红斑或硬结,不伴随血流感染,也无局部化脓
D、完全置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出现感染性积液
E、置管时,皮肤表面定植的细菌或操作者手上的细菌污染导管,随后引起全身感染
第6题:
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设计中,导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应为()。
第7题:
气管插管到适当深度,即声门下(),拔出套管导丝
第8题:
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的处理?
第9题:
非隧道式导管可疑感染时可通过导丝更换导管。
第10题: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部位感染、或隧道感染、或()感染等临床表现的感染。
第11题:
第12题:
导管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病原菌定植是指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fu)
隧道感染是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皮下囊感染是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是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第13题:
A、覆盖导管表面组织和穿刺部位大于2CM
B、沿置管的皮下途径出现红、肿、压痛
C、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阴性
D、伴有或不伴有全身感染的表现
第14题:
A.外部穿刺点
B.外周导管
C.皮下隧道
D.输液港
E.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第15题:
A.导管相关局部感染
B.隧道感染
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D.菌血症
E.败血症
第16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7题:
非隧道式导管没有明显感染证据时,可通过导丝引导更换。
第18题:
隧道感染指的是来自导管出口部位多长范围内,沿皮下隧道导管路径的触痛、红斑和硬结()
第19题:
导管感染的分类()
第20题:
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感染的类型()
第21题:
斜裙下摆斜丝部位穿着时会因下垂而伸长,在裁剪时斜丝部位应减短()左右,或根据面料的质地性能而定。
第22题:
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性感染
沿着插入导管的静脉出现的硬结、红斑、热、痛、触痛
导管出口2cm内出现红斑或硬结,不伴随血流感染,也无局部化脓
完全置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出现感染性积液
置管时,皮肤表面定植的细菌或操作者手上的细菌污染导管,随后引起全身感染
第23题:
4cm
3cm
2cm
1cm
第24题:
0.5m
1.0m
1.5m
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