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Practice 6  鉴于中日两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可以说经济利益也是中日国家利益交汇的基础和核心,发展中日经贸合作既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也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当今中国仍面临着实现工业化的任务,那么,如何利用和借鉴日本的工业化技术和经验来加快中国工业化,就成为我国发展对日关系的根本利益所在。而日本也需要从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充满活力的改革中获益,这又成为日本发展对华关系的根本利益所在。

题目
问答题
Practice 6  鉴于中日两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可以说经济利益也是中日国家利益交汇的基础和核心,发展中日经贸合作既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也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当今中国仍面临着实现工业化的任务,那么,如何利用和借鉴日本的工业化技术和经验来加快中国工业化,就成为我国发展对日关系的根本利益所在。而日本也需要从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充满活力的改革中获益,这又成为日本发展对华关系的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Practice 6  鉴于中日两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可以说经济利益也是中日国家利益交汇的基础和核心,发展中日经贸合作既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也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当今中国仍面临着实现工业化的任务,那么,如何利用和借鉴日本的工业化技术和经验来加快中国工业化,就成为我国发展对日关系的根本利益所在。而日本也需要从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充满活力的改革中获益,这又成为日本发展对华关系的根本利益所在。”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885年春,中日签订《天津条约》,日本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B.1972年9月29日,毛泽东主席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C.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于日本东京

    D.近十几年来,中日经过了所谓的“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以后?下一步中日关系的目标是“长期稳定”


    正确答案:B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两国正式建交。B项说法错误。

  • 第2题: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
    A.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B.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C.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D.中日和平共处


    答案:A
    解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故本题答案选A。

  • 第3题:

    2007年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特意去山东曲阜参观,并作了题词:“温故创新”。其中深刻寓意是()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

    B日本人民特别崇拜中华文明

    C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D中日要继承友好传统促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D

  • 第4题:

    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中国孩子病了送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的家长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这意味着:()

    • A、中国家长比日本家长更爱护孩子
    • B、日本孩子的体质好而中国孩子的体质差
    • C、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很深
    • D、中日两国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经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唐朝的文化对日本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 A、铸铜和制铁技术
    • B、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C、文字和建筑
    • D、佛教和儒学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民间感情向是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中日两国尤其如此。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和日本分别有92.8%和90.1%的受访者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45.3%和28.3%的受访者认为两国关系会继续恶化。两国均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同领土争议是“妨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已影响到两国经济关系。 与此同时,认为中日关系重要的受访者也有较高比例。问及持有好印象的理由,“日本科技水平高”、“日本人工作努力认真”、“日本产品质量好”,“关心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受认识的中国人影响,包括身边留学生等从事民间交流的中国人”、“中国开始作为世界大国活跃在国际社会”,分别处于两国民众回答中的前三位。在中日关系不断降温的情况下,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却增长了14.37%。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怎样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为缓和中日关系做出贡献


    正确答案: ①大力发展商业贸易,以经促文、促政。
    ②通过教育、留学等方式加强人员往。
    ③通过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增强文化沟通和交流。

  • 第7题:

    继中日两国领导人“破冰”、“融冰”、“迎春”之旅后,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暖春”之旅,两国就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这反映了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是()

    • A、国家力量
    • B、国家利益
    • C、睦邻关系
    • D、共同利益

    正确答案:D

  • 第8题: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正确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对外扩张政策(或答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日本制定大陆政策)

  • 第9题: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性质角度: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或日本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抗战力量角度:全民族抗战(或答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简历抗)
    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宣告了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显示中国人民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第10题:

    问答题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由于民族感情、国家立场、对历史真相的了解程度不同,造成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历史体验不同。
    战争会给双方都带来伤害,在国际交往中,应避免战争,呼吁友好和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中日两国都对汉字进行了简化,中国称为“简化字”,日本称为什么?

    正确答案: 新体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

    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唐代中日交往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日本的()和中国的()。


    参考答案:阿倍仲麻吕;鉴真

  • 第14题:

    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C

  • 第15题:

    材料一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在2010年9月7日,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物理反制措施。 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正确答案: ①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②在中日关系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日本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推进中日关系发展

  • 第16题:

    中日两国都对汉字进行了简化,中国称为“简化字”,日本称为什么?


    正确答案: 新体字

  • 第17题:

    2011年8月29日,野田佳彦成为日本首相,中国政府强调要把握中日关系的正确方向。现任日本首相安倍对钓鱼岛问题以及参拜战犯使中日关系趋向紧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日之间矛盾冲突无法解决
    • B、妥善处理分歧,中日关系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 C、领土争端是中日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 D、中日之间没有分歧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材料一: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在2012年9月10日,随着日本政府实施钓鱼岛“国有化”,中日关系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物理反制措施。 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正确答案: ①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②在中日关系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日本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歧,推进中日关系发展。

  • 第19题:

    民间感情向是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中日两国尤其如此。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和日本分别有92.8%和90.1%的受访者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45.3%和28.3%的受访者认为两国关系会继续恶化。两国均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同领土争议是“妨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已影响到两国经济关系。 与此同时,认为中日关系重要的受访者也有较高比例。问及持有好印象的理由,“日本科技水平高”、“日本人工作努力认真”、“日本产品质量好”,“关心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受认识的中国人影响,包括身边留学生等从事民间交流的中国人”、“中国开始作为世界大国活跃在国际社会”,分别处于两国民众回答中的前三位。在中日关系不断降温的情况下,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却增长了14.37%。 对中日关系,有人认为将“继续恶化”并不可收拾,有人认为不可能破裂,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你支持哪种看法,请予以论证。


    正确答案: 认为将“继续恶化”并不可收拾:量变引起质变,中日关系持续恶化,民众相互缺乏好感,最终将引起两国关系的“不可收拾”。
    认为不可能破裂: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间的联系,使得各国相互依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引导中日关系克服目前的困难向好的方向发展。
    要求:理论能支持观点;有论证过程。

  • 第20题: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由于民族感情、国家立场、对历史真相的了解程度不同,造成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历史体验不同。
    战争会给双方都带来伤害,在国际交往中,应避免战争,呼吁友好和平。

  • 第21题:

    1970年4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1937—1945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这些行为()

    •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正确答案: 性质角度:中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或日本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抗战力量角度:全民族抗战(或答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简历抗)
    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宣告了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的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显示中国人民巨大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正确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对外扩张政策(或答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日本制定大陆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