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

题目
问答题
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中,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此时将针芯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
5.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需防止脑脊液流出过快造成脑疝。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准确读数,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为70~80mmHO或40~50滴/分)。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嘱患者慢慢伸直双腿,然后测量脑脊液压力。若压力不高,可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如需送细菌培养,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如作脑膜白血病治疗,通常以4生理盐水稀释甲氨蝶呤(MTX)10mg,加地塞米
松5mg,缓慢椎管内注射,边推边回抽,用脑脊液不断稀释药物浓度,通常在10min内注射完毕。
8.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9.术后去枕仰卧4~6h,可避免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腹膜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答案:
    解析:
    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2.取卧位或斜坡卧位。如放腹腔积液,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选择
    1)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作为穿刺点,放腹腔积液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
    2)脐和耻骨联合的中点上方约1cm,偏左或右1~1.5cm。
    3)若进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去穿刺点。
    4.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壁层(深达腹膜),当针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腔积液时拔出针头。
    5.作为诊断性抽液时,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进入,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以进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胶皮管,用血管夹住橡皮管,从穿刺针自上向下斜行徐徐进入,进入腹腔后腹腔积液自然流出,在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内。放液不宜太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放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纱布固定,绷紧绷带。
    7.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方法。

  • 第2题:

    有关腰椎穿刺术,下列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禁行腰椎穿刺术
    • B、腰椎穿刺术可用于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 C、颅内占位性病变禁行腰椎穿刺术
    • D、术毕应嘱患者高枕休息4~6小时
    • E、侧卧位腰椎穿刺的正常压力为70~180mmH2O

    正确答案:B,C,E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腰椎穿刺术的体位和术后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体委要求:患者去枕卧位,背齐床沿,屈颈抱膝,使脊柱尽量前屈,以增加椎间隙宽度。
    术后护理:
    (1)指导患者去枕平卧4~6h,告知卧床期间不可抬高头部,可适当转动身体。
    (2)观察患者有无疼痛、腰背痛、脑疝及感染等穿刺并发症。穿刺后疼痛最常见,多发生在穿刺后1~7天,指导患者多饮水,延长卧床时间至24h,遵医嘱静滴生理盐水等。
    (3)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液、渗血,24h内不宜淋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骨髓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穿刺部位选择(1)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2)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3)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4)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2.体位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3.戴帽子、口罩常规消毒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度~40度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捕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1~2分钟,用胶布加压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何谓腰椎穿刺术?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腰椎穿刺是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手段。穿刺部位为第3~4腰椎棘突间隙;体位为侧卧,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
    护理要点:术后嘱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可适当饮水;穿刺部位覆盖的敷料勿浸湿,以防感染,2~3天后取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中,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此时将针芯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
    5.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需防止脑脊液流出过快造成脑疝。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准确读数,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为70~80mmHO或40~50滴/分)。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嘱患者慢慢伸直双腿,然后测量脑脊液压力。若压力不高,可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如需送细菌培养,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如作脑膜白血病治疗,通常以4生理盐水稀释甲氨蝶呤(MTX)10mg,加地塞米
    松5mg,缓慢椎管内注射,边推边回抽,用脑脊液不断稀释药物浓度,通常在10min内注射完毕。
    8.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9.术后去枕仰卧4~6h,可避免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腹膜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简述动脉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答案:
    解析: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作广泛性皮肤消毒及左手示指及中指消毒。
    (3)术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同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间垂直穿入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不少于5分钟。

  • 第9题:

    简述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 (一)准备工作
    1.用物准备清洁盘、腰椎穿刺包、无菌试管若干、乙醇灯、火柴,注射用药(按需准备)。
    2.患者准备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前屈,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用一手帮助挽头,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增宽椎间隙,以利进针。
    3.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
    (二)操作方法
    1.常选用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也可在上一或下一个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2.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局部麻醉,达椎间韧带。
    3.穿刺: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如触及骨质,将针头后退少许,并稍偏向头部方向摧进。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突然落空感,此时缓慢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
    4.立即快速接上测压管测压。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记录此时的压力值,即为初压。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O或40~50滴/min。
    若做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隙有无阻塞,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隙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隙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松开后又缓慢下降,示不完全阻塞。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5.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常规、生化、免疫学检验,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
    6.收集脑脊液完毕,插入针芯后一起拔出穿刺针,针孔处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7.术后患者去枕平卧或俯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三)注意事项
    1.疑有颅内压增高者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宜在腰穿前做必要检查,如颅脑CT、MRI。
    2.患者如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可在镇静药或麻醉下进行穿刺。
    3.穿刺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处理。如有瞳孔散大、呼吸节律改变、意识不清等脑疝症状,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
    4.无菌操作及消毒应严格,以免造成人为颅腔及脊髓腔内感染。
    5.腰椎穿刺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其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等变化。
    6.椎管内注药时先放液,再注药,应注意药物剂量及浓度,并不断用脑脊液稀释,等量交换,速度宜慢,以减少颅压波动及药物刺激。
    (四)质量要求
    1.患者体位正确。
    2.穿刺部位选择正确。
    3.消毒、铺巾、无菌操作、局部麻醉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正确、规范。
    5.术毕处理及指导患者术后体位正确。
    6.熟悉腰椎穿刺术注意事项。

  • 第10题:

    问答题
    腰椎穿刺术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避免引起微血管损伤。
    2.穿刺时如患者出现呼吸、脉搏、面色苍白等异常改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3.在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给予等量容积的药物注入,避免引起颅内压过高或过低性头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腰椎穿刺术的禁忌症右哪些?

    正确答案: 颅高压、颅后窝占位、休克、濒危状态、穿刺部位有炎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演示腰椎穿刺术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 (一)准备工作
    1.用物准备清洁盘、腰椎穿刺包、无菌试管若干、乙醇灯、火柴,注射用药(按需准备)。
    2.患者准备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前屈,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用一手帮助挽头,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增宽椎间隙,以利进针。
    3.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
    (二)操作方法
    1.常选用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也可在上一或下一个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2.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局部麻醉,达椎间韧带。
    3.穿刺: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如触及骨质,将针头后退少许,并稍偏向头部方向摧进。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突然落空感,此时缓慢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
    4.立即快速接上测压管测压。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记录此时的压力值,即为初压。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O或40~50滴/min。
    若做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隙有无阻塞,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隙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隙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松开后又缓慢下降,示不完全阻塞。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5.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常规、生化、免疫学检验,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
    6.收集脑脊液完毕,插入针芯后一起拔出穿刺针,针孔处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7.术后患者去枕平卧或俯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三)注意事项
    1.疑有颅内压增高者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宜在腰穿前做必要检查,如颅脑CT、MRI。
    2.患者如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可在镇静药或麻醉下进行穿刺。
    3.穿刺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处理。如有瞳孔散大、呼吸节律改变、意识不清等脑疝症状,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
    4.无菌操作及消毒应严格,以免造成人为颅腔及脊髓腔内感染。
    5.腰椎穿刺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其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等变化。
    6.椎管内注药时先放液,再注药,应注意药物剂量及浓度,并不断用脑脊液稀释,等量交换,速度宜慢,以减少颅压波动及药物刺激。
    (四)质量要求
    1.患者体位正确。
    2.穿刺部位选择正确。
    3.消毒、铺巾、无菌操作、局部麻醉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正确、规范。
    5.术毕处理及指导患者术后体位正确。
    6.熟悉腰椎穿刺术注意事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 (1)患者体位、姿势正确。(2分)模拟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考生对面一手挽住模拟人头部,另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穿刺点选择正确。(1分)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在皮肤上做一标记,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正确。(1分)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
    (4)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8分)穿手术衣:双手提起衣领两端,抖开全衣,两手臂同时伸入袖筒;提出腰带双手交叉向对侧后,让他人系结。(3分)戴无菌手套: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2分)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3分)
    (5)麻醉、穿刺正确。(6分)穿刺前先测量血压。(1分)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1分)穿刺正确: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考生口述: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防止脑脊液流出过快造成脑疝)。(2分)考生口述并模拟操作:测压与抽放液,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g或40~50滴/分。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做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2分)
    (6)术后处理。(2分)完成采集脑脊液后将针芯插入,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再次测血压,去枕平仰卧4~6小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