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胸腔穿刺术操作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胸腔穿刺术适应证。


    正确答案: 常用于查明胸腔积液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 第2题:

    胸腔穿刺术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胸膜腔感染。
    2.进针不可太深,避免肺损伤,引起液气胸。
    3.抽液过程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始终保持胸膜腔负压。
    4.抽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持续性咳嗽、气短、咯泡沫痰等现象,或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胸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进行急救术。
    5.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立即送检胸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脱落细胞检查。治疗性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应尽量抽净,若脓液黏稠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抽液。
    6.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7.当连续抽气达4000毫升仍抽不尽时应考虑肺不张呈交通性气胸,需改用其他方法,如闭合性引流排气或负压引流排气术进行治疗。

  • 第3题:

    腹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
    (1)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2)少量腹腔积液患者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3)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腔积液20~100ml送验。当大量腹腔积液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腔积液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腔积液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并测血压。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 第4题:

    问答题
    胸腔穿刺术禁忌证

    正确答案: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腹膜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6题:

    胸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患者面向椅背骑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颏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中、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超检食定位。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直至胸膜壁层。
    5.术者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徐徐刺入,当针锋阻力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开止血钳,并用止血钳沿皮肤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位置移动。进行注射器抽液,抽满后助手再次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而后墩下注射器,将胸水注入量杯中计量。
    6.抽液毕,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 第7题:

    封闭性脓肿厌氧标本收集方法是()

    • A、针管抽取
    • B、后穹隆穿刺抽取
    • C、肺穿刺术
    • D、胸腔穿刺术
    • E、膀胱穿刺术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胸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患者面向椅背骑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颏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中、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超检食定位。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用碘伏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直至胸膜壁层。
    5.术者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徐徐刺入,当针锋阻力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开止血钳,并用止血钳沿皮肤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位置移动。进行注射器抽液,抽满后助手再次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而后墩下注射器,将胸水注入量杯中计量。
    6.抽液毕,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腹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正确答案: 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
    (1)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2)少量腹腔积液患者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3)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腔积液20~100ml送验。当大量腹腔积液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腔积液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腔积液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并测血压。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胸腔穿刺术适应证

    正确答案: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