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保险柜中有10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带工具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3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A未实行终了的中止B实行终了的中止C能犯的未遂D不能犯的未遂

题目
多选题
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保险柜中有10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带工具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3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
A

未实行终了的中止

B

实行终了的中止

C

能犯的未遂

D

不能犯的未遂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B
解析:
犯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完毕犯罪的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出现以前,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的实行行为尚未实施完毕时中止了犯罪行为的实行,当然也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而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的情况。不能犯未遂则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其犯罪行为根本不可能完成犯罪达到既遂,而使犯罪停止在未遂形态。本题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犯罪行为得逞,属于能犯未遂。
更多“多选题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保险柜中有10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带工具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3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A未实行终了的中止B实行终了的中止C能犯的未遂D不能犯的未遂”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把白糖当成砒霜投放于乙的食物中,欲杀死乙。乙因胃口不好,将食物给自己的狗吃了。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的( )

    A.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B. 实行终了的未遂

    C. 工具不能犯的未遂

    D. 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2题:

    某甲潜入某工厂的财务室盗窃财物,打开保险柜后,柜中空无分文。某甲是盗窃( )。

    A.既遂

    B.未遂

    C.中止

    D.预备


    正确答案:B
    《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某甲打开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是意志以外的原因使他未能盗窃到财物,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所以本题选B。

  • 第3题:

    甲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盗窃罪的未遂犯
    B.盗窃罪的既遂犯
    C.盗窃罪的中止犯
    D.盗窃罪的预备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甲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 第4题: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D
    解析:
    【考点】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与认定。详解:甲已经实施了暴力显然属于犯罪实行阶段而不是预备阶段;乙喊甲的名字对于甲来说没有强制作用,甲在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了犯罪行为,属于犯罪中止,故D项当选。

  • 第5题:

    某日深夜,甲携带凶器抢劫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后扭头便走。甲的行为性质是( )。

    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答案:A
    解析: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题干中甲携带凶器抢劫乙,说明甲的行为已经开始实施,进入实行阶段,发现是自己的熟人后扭头便走,自动放弃了对乙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因此选择A项。

  • 第6题:

    以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终了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未遂划分为(  )。
    A.能犯未遂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不能犯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答案:B,D
    解析:
    【精解】刑法理论通说认为,根据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了,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根据犯罪行为实际能否达到既遂,可以把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故选B、D项。

  • 第7题:

    甲用枪射杀乙,乙中弹倒地。甲以为乙巳死亡,遂弃“尸”于荒野。实际上,乙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


    答案:A,C
    解析:
    【详解】
    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并且自认为已经将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的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尚未将他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完毕,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故选A。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巳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实际有可能完成犯罪,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巳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故选C。

  • 第8题:

    某夜,甲潜入一别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成立盗窃罪的未遂
    • B、甲成立盗窃罪的既遂
    • C、甲成立盗窃罪的中止
    • D、甲成立盗窃罪的预备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甲蓄意盗窃,但打开银行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

    • A、盗窃既遂
    • B、盗窃预备
    • C、手段不能犯未遂
    • D、对象不能犯未遂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下列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时,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 B、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将周某打成轻伤
    • C、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扭送到公安机关
    • D、丁正在撬一保险柜时,忽然其同伙打来电话,告知该保险柜中没有值钱的东西。丁便放弃撬该保险柜而离去。其实保险柜中有50万元现金

    正确答案:A,B,D

  • 第11题:

    某日深夜,甲携带凶器抢劫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后扭头便走。甲的行为性质是()。

    • 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 D、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多选题
    甲得知某单位财务室保险柜中有10万元工资款将于次日发放,遂携带工具潜入财务室撬保险柜,因保险柜十分坚固,甲用了3个小时都没有撬开,便离开。甲的行为属于(  )。
    A

    未实行终了的中止

    B

    实行终了的中止

    C

    能犯的未遂

    D

    不能犯的未遂


    正确答案: C,B
    解析:
    犯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实施完毕犯罪的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出现以前,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的实行行为尚未实施完毕时中止了犯罪行为的实行,当然也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而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的情况。不能犯未遂则是指因犯罪人对有关犯罪事实认识错误,其犯罪行为根本不可能完成犯罪达到既遂,而使犯罪停止在未遂形态。本题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犯罪行为得逞,属于能犯未遂。

  • 第13题:

    假设乙后来被救活,则甲的行为:( )

    A.是实行终了的未遂

    B.是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是能犯未遂

    D.是不能犯未遂


    正确答案:AC

    【解析】是否实行终了要以甲的认识来看。甲认为自己已经实行完毕,故属于实行终了:能犯未遂还是不能犯未遂则要看行为对象和手段本身是否能够被侵犯。

  • 第14题:

    某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而跳窗逃走。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预备 C.构成犯罪未遂 D.构成犯罪中止


    答案:C
    解析: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本题中甲潜入本单位财务室已经着手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由于认为被发现这个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应该选C。

  • 第15题:

    甲蓄意盗窃,于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

    A.盗窃既遂
    B.盗窃预备
    C.手段不能犯未遂
    D.对象不能犯未遂

    答案:D
    解析:
    对象不能犯的未遂,是指由于行为人的错误认识,使得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对象不在犯罪行为的有效作用范围内,或者具有某种属性,而使得犯罪不能即遂,只能未遂。例如,误认为被害人在卧室而隔窗枪击;误认为保险柜内有钱财而扒窃。

  • 第16题: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韵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
    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条,甲的抢劫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尚未实行终了。“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如抢劫犯罪分子举刀胁迫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杀人犯罪分子举枪向被害人射击等。本题中,从客观方面看,甲对被害人使用暴力的行为,属于犯罪实行行为的起点,已经超过了为犯罪的实行创造有利条件的预备阶段,从而对《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了现实危险。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的犯罪目的已逐渐明确,并在这一目的支配下,把犯罪向能够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阶段推进。所以,B项排除。抢劫行为从实施暴力开始,直至取得财物之前,都处于“正在实行”过程中,而不是使用暴力,就实行终了。
    所以,A项排除。犯罪分子基于本人意愿而放弃犯罪,是成立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条件。基于本人意愿而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自认为可以继续犯罪的情况下,出于自愿而非被迫,放弃了继续犯罪、完成犯罪的意图。至于其动机,可以是因为真诚悔悟,也可以是对被害人产生同情和怜悯,还可以是害怕罪行暴露受到惩罚。本题中,被害人与行为人甲认识,虽然甲继续实施抢劫行为存在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并不能直接迫使犯罪分子放弃犯罪意图。甲如果执意要抢劫,仍然可以得逞,从而达到既遂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犯罪分子停止犯罪的,仍应认定为犯罪中止。基于本人意愿而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犯罪中止是“能达目的而不欲”,而犯罪未遂是“欲达目的而不能”。所以,C项排除。

  • 第17题:

    (2007年真题)甲用枪射杀乙,乙中弹倒地。甲以为乙已死亡,遂弃“尸”于荒野。实际上,乙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
    A.实际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


    答案:A,C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犯罪未遂的分类。刑法理论上从不同角度对犯罪未遂进行分类,以犯罪行为是否实施终了为标准将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以犯罪未遂实际能否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将犯罪未遂分为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本题中甲自以为其杀人行为已实施完毕,但是实际上他人的死亡结果并没有发生,因此属于实行终了的未遂。甲的行为本来是可以达到既遂状态的,只是由于其主观认识错误才没有既遂,因此属于能犯未遂。

  • 第18题:

    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

    答案:B,D
    解析:
    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把意图实现的行为全部实行完毕的未遂。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意图实现的行为并未完全实行完毕的未遂。本题中甲没有将其意图实现的强奸行为全部实行完毕,在中途即被迫停止,因此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能犯未遂,是指有可能既遂的未遂。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产生了事实错误而不可能既遂的未遂。主要有工具不能犯的未遂和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甲将男人当成女人产生了对象错误,这种错误导致其不可能达到强奸的既遂状态,因此属于不能犯未遂。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需要注意区分不能犯与迷信犯。迷信犯,又称愚昧犯,是指用迷信或愚昧的方式犯罪,而不可能对法律利益造成任何危害。另钋,还需注意法硕考试中不能犯属于未遂犯中的一种情形,这一点与司法考试不同。

  • 第19题:

    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乙回家开门的声音,甲被迫无奈只好离开。甲的行为构成的犯罪形态是(  )。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C
    解析:
    本案中,甲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了犯罪行为,导致犯罪未能得逞,因而构成犯罪未遂。

  • 第20题: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即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情形。

    • A、犯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 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 C、犯罪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 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甲蓄意盗窃,于某日深夜窜至一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却发现空无分文。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甲蓄意盗窃,于某日深夜窜至一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却发现里面空无分文。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单选题
    某甲潜入某工厂的财务室盗窃财物,打开保险柜后,柜中空无分文。某甲是盗窃()。
    A

    既遂

    B

    未遂

    C

    中止

    D

    预备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某甲打开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是意志以外的原因使他未能盗窃到财物,符合犯罪未遂的特征。所以本题选B。

  • 第24题:

    单选题
    甲蓄意盗窃,但打开银行保险柜后,发现空无分文即离开,甲的行为是()
    A

    盗窃既遂

    B

    盗窃预备

    C

    手段不能犯未遂

    D

    对象不能犯未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