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第4.3.7条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延长0.05s。
更多“《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一97)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A)地震活动周期 (B)结构自振周期
    (C)设计特征周期 (D)地基固有周期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当结构自振周期不可能小于Tg(Tg为特征周期),也不可能大于5Tg时,增大建筑结构的下列哪些选项可减小地震作用?(  )

    A、阻尼比
    B、自振周期
    C、刚度
    D、自重

    答案:A,B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5条规定,按题目条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处于曲线下降段,要减小地震作用,就需要减小地震影响系数,阻尼比反映结构消耗和吸收地震作用的大小,根据公式



    阻尼比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小;B项,根据图可以看出,结构自振周期在Tg~5Tg范围内,地震影响系数处于曲线下降段,随自振周期增大而减小;C项,刚度与自振周期成反比,结构自身刚度大,则自振周期小,增大刚度不能减小地震作用;D项,根据公式



    规定,增大结构自重会增大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第3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A和建筑物B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分别为:TA=0.2s和TB=0.4,阻尼比均为ζ=0.05,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如果建筑物A和B的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αA和αB叫表示,试问两者的比值(αA/αB)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A. 0.83 B. 1.23 C. 1.13 D. 2.1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第5.1.4条和第5.1.5条,查表
    5. 1.4-2,该场地特征周期值Tg=0.35s;
    对于建筑物A,结构自振周期TA=0.2s,则αA=η2αmax=1×αmax=αmax;
    对于建筑物B,结构自振周期TB=0.4s,则:

  • 第4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一97)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 )。

    A.延长0.05s
    B.延长0.02s
    C.缩短0.05s
    D.缩短0.02s

    答案:A
    解析:
    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第4.3.7条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延长0.05s。

  • 第5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一选项()

    • A、地震活动周期
    • B、结构自振周期
    • C、设计特征周期
    • D、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规定,拱坝的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为()。

    • A、2.00
    • B、2.25
    • C、2.5
    • D、3.00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规定,设计反应谱下限的代表值β应不小于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

    • A、10%
    • B、15%
    • C、20%
    • D、30%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A

    地震活动周期

    B

    结构自振周期

    C

    设计特征周期

    D

    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地震活动周期代表地震活动出现的频繁程度,与地震影响系数无关;B项,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不同的结构对应不同的自振周期,因此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起始点无关;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D项,地基固有周期是指场地处地基土的振动周期,又称卓越周期,其和设计周期不同。地基固有周期是地基土对地震动信号的反应,对同频率的信号有加强作用,发生共振,是地基土本身的特性之一。通常软土地区固有周期较长,频率较高,岩石地区周期较短,频率较低。该周期可以通过波速测井和微动测量进行测定和计算。

  • 第9题:

    单选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一97)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
    A

    延长0.05s

    B

    延长0.02s

    C

    缩短0.05s

    D

    缩短0.02s


    正确答案: A
    解析: 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第4.3.7条规定。设计烈度不大于Ⅷ度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0s的结构,特征周期宜延长0.05s。

  • 第10题:

    多选题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设计特征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会影响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直线上升段和水平段

    B

    设计特征周期与所在地的建筑场地类别有关

    C

    设计特征周期与地震震中距的远近有关

    D

    当结构自振周期大于场地的设计特征周期时,结构自振周期越大,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就越大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水工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设计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1.5s,场地特征周期宜为()。
    A

    0.30s

    B

    0.40s

    C

    0.45s

    D

    0.65s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规定,设计反应谱下限的代表值β应不小于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
    A

    10%

    B

    15%

    C

    20%

    D

    30%


    正确答案: C
    解析: 依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第4.3.5条规定。设计反应谱下限的代表值βmin应不小于设计反应谱最大值的20%。

  • 第13题:

    对于各类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考虑,下列哪些说法是符合《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的?(  )

    A、一般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
    B、抗震设防类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比基本烈度提高2度作为设计烈度
    C、施工期短时间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D、空库期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答案:A,C
    解析: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 5073—2000)第1.0.6条规定,各类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①一般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②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可根据其遭受强震影响的危害性,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作为设计烈度;③凡按第1.0.4条作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工程,其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的概率水准,对壅水建筑物应取基准自100年内超越概率P100为0.02,对非壅水建筑物应取基准期50年内超越概率P50为0.05;④其它特殊情况需要采用高于基本烈度的设计烈度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⑤施工间的短暂状况,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空库时,如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可将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减半进行抗震设计。

  • 第14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A和建筑物B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分别为:TA=0.2s和TB=0.4s,阻尼比均为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如果建筑物A和B的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αA和αB表示,试问两者的比值(αA/αB) 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0.83 (B) 1.23
    (C) 1.13 (D) 2.13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规定,Ⅳ类场地的的特征周期Tg取值为( )。

    A.0.20
    B.0.30
    C.0.40
    D.0.65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 A、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 B、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 C、场地类别
    • D、地震持续时间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设防烈度为()度及()度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正确答案:6;6

  • 第18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规定,Ⅳ类场地的的特征周期T取值为()。

    • A、0.20
    • B、0.30
    • C、0.40
    • D、0.65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某水工建筑场地为Ⅱ类场地,设计烈度为9度,建筑物结构自振周期为2s,设计反映谱代表值与反映谱最大值代表值的比值为()。

    • A、0.22
    • B、0.20
    • C、0.18
    • D、0.15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某河流下游区拟修建土石坝,场区设计烈度为7度,建基面以下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30m,地层岩性为黏性土和砂土的交互沉积层,νsm=230m/s,该土石坝的附属水工结构物基本自振周期为1.1s,该水工结构物抗震设计时的场地特征周期宜取()。
    A

    0.20

    B

    0.25

    C

    0.30

    D

    0.3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对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抗震设防烈度越高,地震影响系数就越大

    B

    当结构自振周期大于设计特征周期时,结构自振周期越大,地震影响系数越大

    C

    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的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

    D

    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0.1s时,地震影响系数随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增大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和(DL5073—2000)规定,坝高大于100m、库容大于5亿m的水库,如有可能发生高于()的水库诱发地震,应在水库蓄水前就进行地震前期观测。
    A

    Ⅴ度

    B

    Ⅵ度

    C

    Ⅶ度

    D

    Ⅷ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规定,坝高大于100m、库容大于5亿m3的水库,如有可能发生高于6度的水库诱发地震时,应在水库蓄水前就进行地震前期监测。

  • 第23题:

    单选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抗震设计使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点对应的周期值为下列哪一选项()
    A

    地震活动周期

    B

    结构自振周期

    C

    设计特征周期

    D

    地基固有周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给出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方法中,没有考虑的影响因素是()
    A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B

    建筑物的自振周期

    C

    场地类别

    D

    地震持续时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