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长的保证申明:日记账在录入电脑系统之前总是先由会计监管人员核查
近期有关标准和非标准日记账的手写说明副本,证明所有的分录都由填制人签名,并由主计长总体审核
由主计长签字的电脑文件副本,列示所有的自动和非标准日记账,证明审计人员参照了系统和逐月调整
与其他工作底稿相互印证,支持该结论析有效证据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归档保存。
第4题:
(),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
第5题:
不论哪一层次复核人员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基本包括()。
第6题:
不同的审计程序得到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是已识别到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内容不需那么多
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有直接影响
如果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审计结论时,需要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
第7题:
审计结论
审计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记录
第8题:
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以支持审计报告
重大事项是否已提请进一步考虑
是否需要修改已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已执行的审计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审计结论,并得以适当记录
第9题:
内部审计工作是否由经过充分技术培训且精通业务的人员执行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得到适当的监督、复核和记录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使其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
内部审计结论是否恰当,编制的报告是否与已执行的工作结果一致
第10题:
证明会计报表的证据
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下一年度审计工作的依据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总的结论
第11题:
主计长的保证申明:日记账在录入电脑系统之前总是先由会计监管人员核查
近期有关标准和非标准日记账的手写说明副本,证明所有的分录都由填制人签名,并由主计长总体审核
由主计长签字的电脑文件副本,列示所有的自动和非标准日记账,证明审计人员参照了系统和逐月调整
与其他工作底稿相互印证,支持该结论析有效证据
第12题: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
审计工作底稿必须以纸质形式存在
未经授权可以改动审计工作底稿
不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
第13题:
第14题:
审计组起草审计报告前,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下列()等事项进行复核。
第15题:
审计人员需要使用有关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等已形成的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的,应当对该工作结果的下列哪些()方面作出判断。
第16题:
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17题:
在审计过程中,适当的审计证据被编入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可作为()。
第18题:
审计证据
审计日记
审计资料
审计底稿
第19题:
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审计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是否适当
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
事实是否清楚
第20题:
内部审计工作是否由经过充分技术培训且精通业务的人员执行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得到适当的监督、复核和记录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使其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
内部审计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否恰当,编制的报告是否与已执行工作的结果一致
第21题: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审计工作底稿要经过被审计单位复核
审计工作底稿是考核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审计准则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第22题:
审计证据是前期规划调研,审计程序以及现场工作结论的局面记录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通过观察环境、与人访谈,以及检查记录获取的局面信息记录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用来推断被审计项目的恰当性的中介性事实或事实的组合
审计证据是证明系统未达到预期目标,活动未得到有效实施,以及活动未得到实施的详细局面记录
第23题:
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
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中仅记录获取的审计证据及形成的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的过程,同时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第24题:
如果识别的是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项目,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内容不需那么多
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有直接影响
不同的审计程序得到的审计证据不同,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获取审计证据的记录中不易确定审计结论或结论的基础,需要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