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卫生规划是一个过程。[2010年真题]
正确答案:
规划制定好了以后,在实施过程中随着规划环境的变化,需要对规划不断进行调整修正,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更可行、更有效。一个全局性规划至多二年就得调整修正,一个项目规划至多半年就应该进行评估调整。制定规划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冲破现有条条框框,边规划、边调整,根据当地卫生需求变化和产生的问题,及时修订现有规划目标,调整和重组各种卫生资源。制定一个卫生规划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1)确定目标。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在卫生规划中,这些成果是卫生组织努力的结果,可能是某个疾病发病率的下降,也可能是某类资源配置的优化,等等。每一个规划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回答下述问题:我们到底要开展的是什么工作?一个好的目标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做什么?谁来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时候完成?做到什么程度?等等。
(2)分析环境。环境是制约卫生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地理、人们生活方式、疾病分布等方面。在卫生规划中,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本地区在疾病、卫生服务利用和经费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明确实现规划目标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确定规划的重点。
(3)分析资源。当我们的视线从制定规划目标转向如何使规划目标成为现实时,有一些涉及可用资源的问题需要回答,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信息、社会评价等方面。可以动用的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卫生系统内部的资源。
(4)修正目标。步骤二和步骤三合并在一起,就可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再评价,通常称为SWOT分析(SWOT analysis),它把现有具体承担规划任务的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卫生组织可以开展活动的空间。按照SWOT分析和识别组织可活动空间的要求,管理当局需要重新评价规划的宗旨和目标。它们是实事求是的吗?它们需要修正吗?如果需要改变组织的整体方向,则整个规划的过程可能要从头开始。如果不需要改变规划的大方向,管理当局应着手制定相应的战略。
(5)制定战略。目标能够持续地得以实现,需借助于对战略的把握。医院如何分类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如何落实、慢性病如何有效控制,等等,均是围绕特定目标所需明确实施战略。实现规划目标往往有多种战略可以选择。制定战略的过程包括多种战略的研制和在多种战略中择优两个方面。必须指出的是,活动的最终有效,并不一定要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战略,而只要其恰当周详,无明显缺陷。关键是要设计标准明确、选择可行的策略。从战略的最终目的角度来看,战略可分为稳定性战略、增长性战略和收缩性战略三类。
(6)实施战略。通过形势分析,找出问题,确定重点,制定目标与指标,并选定战略后,便要根据战略制定实施计划。实施战略的过程,实质上是编制实施计划,并将实施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通过制定实施计划,可以明确某一活动在哪一级、由什么机构、用什么资源、在何时、何地、用何方法来完成。只有这样,战略才能通过具体的计划落到实处,并便于监督检查和评价。
(7)监测评估。按战略制定实施计划,按实施计划编制费用预算、配备人员、确定时间进度后,规划即进入实施阶段。一个规划得以实施,并不意味着规划过程的结束。甚至在规划实施之后,某些疑问可能依然存在,如问题的确定是否合适、是否忽视了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者如果有更好更新的资料是否规划选择的结果会不同,原先预测的效果是否会出现,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对规划进行监测和评估。我们要看到实施的是一项正确的规划,既要确定它们没有被改变形式,还要确定它们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或修改,或者是否需要马上结束。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产生可以用于改进今后规划的信息。监测或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适合程度、足够程度、进度、效率、效果、效益和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