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第2题:
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的著名思想家是()。
第3题: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最大区别是()
第4题:
黄宗羲的“以天下为主”的思想指()。
第5题: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第6题:
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有()
第7题:
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这种思想到清末由()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第8题:
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说: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该思想家是()
第9题: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第10题: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第11题: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
拓跋宏
第12题:
曾子
管子
墨子
韩非子
孟子
第13题: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
第14题:
把“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来,后人据此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代思想家是()
第15题: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第16题:
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这种思想到清末由梁启超概括为()八个字。
第17题: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第18题:
逻辑误差与哈罗效应的区别在于后者以()依据,而前者以()为依据。
第19题: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第20题:
职务说明书与职务规范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前者以“事”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
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以“事”为中心
前者只重“事”,后者人与事并重
表现形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