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殡仪服务员首先要考虑逝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共性规律,然后再结合逝者家属的个性特征,确定实施心理抚慰的原则。()
第2题:
稳定的心理状态
是指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时,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
略
第3题:
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是()
A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原则
B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C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
D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4题:
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原则是:()。
第5题:
以下关于“人格”的表述错误的是()。
第6题: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对求解问题的抽象和实现问题处理的自动化。如果说,数学思维是“抽象和关系”,那么计算思维则是“状态和过程”。
第7题:
气质是表明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特征。
第8题:
积极而稳定的情绪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个性特征。下列哪些是教师用来调整自己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方法()。
第9题:
了解个性特征
了解心理状态
了解正常人格
了解情绪状态
了解异常人格
第10题:
暂时的和稳定的
暂时的和不稳定的
长期的和稳定的
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体察自我情绪
适当宣泄
培养积极情绪
心理咨询
第13题:
个性也叫个性特征,是个体内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第14题:
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
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第15题:
如果说塞里格曼等心理学家是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的奠基人和研究者,那么本—沙哈尔则是这些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和()
第16题:
所谓心理健康首先是指没有心理疾病,在此基础上,主体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稳定的心理状态。这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个体的心理能保持绝对的稳定不因受外界的影响而波动。
第17题: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第18题:
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第19题:
“看见”、“听到”、“想象”、“思考”是()。
第20题:
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原则
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内在与外在一致性原则
第21题:
是一种不持续的,但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
具有完美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
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低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原则
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
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24题: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特征
能力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