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踝后方
内踝前方
外踝后方
外踝前方
以上全错
第1题:
窦房结
房室束
房室交界区
浦肯野纤维网
左右束支
第2题:
急性外伤后,一般不用红外线
皮炎时忌用红外线,以免加剧
病灶较深时宜采用长波红外线治疗
照射头部时,应戴绿色防护镜或用浸水棉花敷于眼睛上
对于水肿增殖的瘢痕,不宜用红外线照射,以免促其增殖
第3题:
1/2倍
1倍
1.5倍
2倍
以上都错
第4题:
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运动行为问题
社会行为问题
性格行为问题
语言问题
第5题:
等长训练可改善肌肉耐力,但作用较小
短促等长训练时,应在间隔休息时辅以节律性呼吸,以预防血压升高
多点等长训练更适合于存在慢性炎症、关节运动尚可但无法进行动态抗阻训练的患者
多点等长训练时,每一点的阻力应逐渐增加以确保在无痛条件下增强肌力
短暂最大训练时,若等长收缩不能维持5~10s者,可加大负荷
第6题:
头前屈15°~25°
头前屈5°~10°
颈部中立位(0°)
头后伸0°~15°
头后伸20°~35°
第7题:
属于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进展性的运动功能障碍
社会行为异常
运动行为异常
稳定性的运动功能障碍
第8题:
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使椎体表面承受的压力加大
保持脊柱的高度
限制脊柱过度的旋转运动
对纵向负荷起缓冲作用
第9题:
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长,产生的肌张力最大
等长收缩主要是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人体上肢的运动主要是等张收缩
缺氧可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肾上腺素则可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第10题:
开始血管收缩,继之血管扩张
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降低新陈代谢(抑制炎症)
始疼痛减轻,继之加重疼痛(如寒冷麻醉、止痛)
降低肌肉活动性(抑制肌肉痉挛)
第11题:
切割
牵拉
缺血
痉挛
炎症
第12题:
关节挛缩
关节疼痛
关节强直
肌肉瘫痪
肌肉萎缩
第13题:
躯干屈肌张力增高时,头放置过伸位
躯干伸肌张力增高时,头放置屈曲位
躯干伸、屈肌张力均增高时,可以通过旋转躯干
肢体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体外旋位
上肢屈肌张力增高时,头转向患侧
第14题: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感觉、知觉、记忆、分析、综合
感知、比较、记忆、分析、综合
感知、记忆、分析、综合、概括
感觉、知觉、分析、综合、概括
第15题:
红外线疗法
微波疗法:微热或温热量
磁疗法
蜡疗法
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第16题:
肩关节屈曲
肩关节伸展
肩关节外展
肩关节内收
肩关节外旋
第17题:
Batthel指数低于20的卒中患者
Barthel指数低于30的卒中患者
Barthel指数低于40的卒中患者
Barthel指数高于20的卒中患者
Barthel指数高于80的卒中患者
第18题:
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20
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
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30
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
氧的弥散能力是二氧化碳的1/10
第19题:
体位摆放和处理使感觉输入正常
感觉刺激激活运动反应(拍打、刷擦)
治疗师引导,由儿童控制感觉输入得到适应性的反应
激发反射局部运动区以鼓励运动模式
感觉和反射刺激,被动运动模式,鼓励独立运动
第20题:
肺气肿,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退化减少
肺动脉高压
肺区虽有血流灌注,但肺泡通气不良,换气功能障碍
黏液高分泌
以上都不是
第21题:
可以联合用药
从小剂量开始
个体化给药
按阶梯给药
吗啡的止痛效果较好,可以多用吗啡
第22题:
螺旋器
壶腹嵴
椭圆囊斑
球囊
乳突
第23题:
抑制异常运动模式
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
诱发和强化运动功能
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
缓解肌张力康复治疗
第24题:
减痛步常见于足下垂
回旋步常见于偏瘫患者足内翻
剪刀步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斜肩步常见于股四头肌瘫痪
前冲步常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