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男,27岁,因发热5天,气促1天,于2004年8月20日凌晨入院。患者8月15日起无明显诱因感畏寒、发热、体温达39℃,伴头痛、乏力等,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感冒”,给予退热等处理病情无好转,8月19日出现咳嗽、咳痰,且痰中有少量血丝,再次就诊于卫生所,给予青霉素160万U肌注,2h后病情加重,体温升高达40℃,伴明显畏寒、寒战,并感气促,痰中血量增多。即来我院就诊入院。半月前,患者在当地农村参加田间劳动。查体:体温39.9℃,脉搏134次/分,呼吸42次/分,血压79/48mmHg。急性重病容,神志

题目
问答题
男,27岁,因发热5天,气促1天,于2004年8月20日凌晨入院。患者8月15日起无明显诱因感畏寒、发热、体温达39℃,伴头痛、乏力等,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感冒”,给予退热等处理病情无好转,8月19日出现咳嗽、咳痰,且痰中有少量血丝,再次就诊于卫生所,给予青霉素160万U肌注,2h后病情加重,体温升高达40℃,伴明显畏寒、寒战,并感气促,痰中血量增多。即来我院就诊入院。半月前,患者在当地农村参加田间劳动。 查体:体温39.9℃,脉搏134次/分,呼吸42次/分,血压79/48mmHg。 急性重病容,神志欠清楚,烦躁不安。双侧腹股沟及腋下可扪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有触痛。皮肤、巩膜无黄染。眼结膜无充血及水肿,鼻翼扇动,口唇稍发绀,软腭上观少量出血点。颈软,气管居中。呼吸急促,双下肺可闻湿啰音。心率136次/分,心音弱,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双膝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征。 血常规: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血小板110×109/L,尿常规:尿蛋白+镜下,白细胞0~1/HP,红细胞0~2/HP。 为了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相似考题
更多“男,27岁,因发热5天,气促1天,于2004年8月20日凌晨入院。患者8月15日起无明显诱因感畏寒、发热、体温达39℃,”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男,5岁。因发热2天,出现左上下肢无力1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40.3℃,伴头痛、呕吐,非喷射性,于外院输液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不能站立,无发热及抽搐。查体:双下肢对称分布针尖大小紫红色皮疹,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正常,四肢痛温觉存在。

    入院后最需要进行的检査为

    A、头颅MRI
    B、体感诱发电位
    C、脑电图
    D、肌电图
    E、神经传导速度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1. 肺炎( )
    2. 气胸( )
    3. 肺结核( )
    4. 支气管扩张( )

    A急起发热、咳嗽、咳大量脓痰

    B急起发热、咽痛、流涕、鼻塞

    C缓起发热、乏力、纳差、干咳

    D急起畏寒、发热、咳嗽、胸痛

    E突起胸痛、气促


    1. D
    2. E
    3. B
    4. A

  • 第3题:

    张×,女,2岁,因发热7天,右下肢瘫痪2天于2001年7月24日入院。 7月17日无诱因发热,体温38~40℃,明显畏寒、寒战。7月22日起发现右下肢不能运动,入院体查:体温3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未触及。无皮疹、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右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力2级,腱反射减弱,无感觉障碍。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0.57,淋巴细胞0.43,血色素157g/L,血小板231×109/L。 请提出主要诊断及依据与主要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诊断:脊髓灰质炎。
    依据:①夏秋季节,急起发热,伴右下肢弛缓性瘫痪;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主要鉴别诊断: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脊髓炎;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 第4题:

    患儿,男,4岁8个月,因发热2天,左上下肢瘫痪1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40.3℃,伴头痛、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于外院输液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不能站立,无发热及抽搐。查体:双下肢对称分布针尖大小紫红色皮疹,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痛温觉存在。入院后最需要进行的检查为()

    • A、脑电图
    • B、肌电图
    • C、神经传导速度
    • D、头颅MRI
    • E、体感诱发电位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女性,28岁,8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抖,继之发热,体温达39℃,伴有剧烈头痛,数小时后热退,热退后患者感体力尚可,能进食,每2天发作1次。血象:白细胞数6.3×10/L,中性粒细胞70%。追问病史已停经4个月,本病人应考虑什么诊断()

    • A、流感
    • B、疟疾
    • C、钩端螺旋体病
    • D、流行性出血热
    • E、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2005年9月17日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80,“O”1:40,“A”1:40,“OB”(-),血象检查: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每日10mg静脉滴注两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2支/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每天20mg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 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体查:体温38.5℃,脉搏20次/分,呼吸20次/分,BP80/50mmHg发育正常,急重病容,面色苍白,颈软,心律齐,无杂音,心率120次/分,肺部清晰,腹软,肝肋下1cm,质软,脾肋下1.5cm,右下腹部压痛,无腹水征,脊柱四肢无畸形。 应进一步作何检查确诊?

    正确答案: 进一步检查:①病原检查,血培养,骨髓培养,尿、大便培养;②肝、肾功能及电解质;③肝、胆、脾B超及心电图检查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欧阳×,女,12岁,汉族,未婚,农民,南昌县人。因发热3天,全身皮疹2天于2003年3月14日入院。 3月11日起无诱因发热,体温37.6~38℃,无明显畏寒、寒战。3月12日起全身细小色淡的皮疹,瘙痒不明显。 入院体查:体温37.6℃,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如图)、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 血常规: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43,淋巴细胞0.57,血色素157g/L,血小板258×109/L。 请提出主要诊断及依据与主要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诊断:发热查因,风疹可能性大。
    依据:①急起发热。②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增加明显。③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细小色淡的皮疹,瘙痒不明显。
    主要鉴别诊断: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败血症;结核病;猩红热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男,27岁,因发热5天,气促1天,于2004年8月20日凌晨入院。患者8月15日起无明显诱因感畏寒、发热、体温达39℃,伴头痛、乏力等,在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感冒”,给予退热等处理病情无好转,8月19日出现咳嗽、咳痰,且痰中有少量血丝,再次就诊于卫生所,给予青霉素160万U肌注,2h后病情加重,体温升高达40℃,伴明显畏寒、寒战,并感气促,痰中血量增多。即来我院就诊入院。半月前,患者在当地农村参加田间劳动。 查体:体温39.9℃,脉搏134次/分,呼吸42次/分,血压79/48mmHg。 急性重病容,神志欠清楚,烦躁不安。双侧腹股沟及腋下可扪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有触痛。皮肤、巩膜无黄染。眼结膜无充血及水肿,鼻翼扇动,口唇稍发绀,软腭上观少量出血点。颈软,气管居中。呼吸急促,双下肺可闻湿啰音。心率136次/分,心音弱,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双膝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征。 血常规: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8.9×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20,血小板110×109/L,尿常规:尿蛋白+镜下,白细胞0~1/HP,红细胞0~2/HP。 为了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正确答案: 进一步检查:①钩体显凝试验:抗体效价>1/400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有意义;②有条件时可采取患者血清、尿液、脑脊液行PCR检查钩体DN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患儿,男,2个月,因"发热、气促2天、加重1天"入院。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热39.6℃,伴轻咳,气促,唇周发绀,无寒战,无抽搐,曾在外院予青霉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等治疗,昨天热稍退,体温38℃,但气促发绀明显加重,伴呼气性呻吟,请我院会诊出车接回。起病以来,精神困倦,烦躁,睡眠差,胃纳差,间有腹胀,无呕吐,大便黄烂,1~2次/日,量少,无脓血黏液,尿少。个人史:足月,在家产,出生体重不详,混合喂养,未预防接种。过去史、家族史无特殊。首先要做的是()。
    A

    拍X线胸片

    B

    体格检查

    C

    吸氧

    D

    静脉输液

    E

    静注抗生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15岁。1个月前曾患扁桃体炎,因自觉心悸、气促、疲乏,伴发热3日入院,入院当天体温最高时达39.6℃,最低时为37.8℃。

    患者发热的热型是
    A:间歇热
    C:弛张热
    D:稽留热
    D:不规则热
    E:回归热

    答案:C
    解析:

  • 第11题:

    张×,女,2岁,因发热7天,右下肢瘫痪2天于2001年7月24日入院。 7月17日无诱因发热,体温38~40℃,明显畏寒、寒战。7月22日起发现右下肢不能运动,入院体查:体温38℃,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未触及。无皮疹、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右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力2级,腱反射减弱,无感觉障碍。血常规: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0.57,淋巴细胞0.43,血色素157g/L,血小板231×109/L。 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治疗:①患者应躺在有床垫的硬板床上,注意瘫痪肢体的护理,避免外伤受压,置于舒适的功能位置,以防产生垂腕垂足现象。有便秘和尿潴留时,要适当给予灌肠和导尿。②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可选用:a地巴唑舒张血管,兴奋脊髓;b加兰他敏有抗胆碱酯酶的作用;c新斯的明;d其他维生素B1、B6、B12,谷氨酸等有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的作用,可酌情选用。③中药治疗可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④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可酌情采用:体育疗法、针刺疗法、推拿及按摩疗法,理疗及拔罐疗法,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中药熏洗及外敷疗法,必要时行矫形外科处理。

  • 第12题:

    患者男性,36岁。因发热20余天入院。20余天前饮酒后出现腹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腹泻,口服氢氧化铝±等药物治疗天后腹痛缓解,但随即出现发热,初为间断性,体温在38℃-39℃,伴畏寒,微咳.无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皮疹.关节痛等。数天后发热加重,为持续性高热,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既往无结核.肝炎病史。体检:T39.0℃,R28次/分。左颈部可扪及数个淋巴结,约花生米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度稍差,无触痛。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查体不理想。应进一步做的检查有()

    • A、血常规
    • B、肥达反应
    • C、血培养
    • D、免疫学检查
    • E、骨髓细胞学检查
    • F、PPD皮试

    正确答案:A,B,C,D,E,F

  • 第13题:

    患者,李某,男,35岁,主诉:间断发热4月。该患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8~39℃,伴有畏寒,多汗,有髋关节疼痛,服用芬必得后热退,但第二天体温再次升高,发热数天后可热退3~5天,之后再次发热,于当地曾按感冒治疗应用阿奇霉素效果差,无咳嗽,二便正常。在家务农,家中养牛。查体: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及2.0cm,脾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伤寒
    • B、结核病
    • C、类风湿性关节炎
    • D、布鲁菌病
    • E、淋巴瘤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患儿,男,2个月,因"发热、气促2天、加重1天"入院。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热39.6℃,伴轻咳,气促,唇周发绀,无寒战,无抽搐,曾在外院予青霉素、头孢噻肟钠抗感染等治疗,昨天热稍退,体温38℃,但气促发绀明显加重,伴呼气性呻吟,请我院会诊出车接回。起病以来,精神困倦,烦躁,睡眠差,胃纳差,间有腹胀,无呕吐,大便黄烂,1~2次/日,量少,无脓血黏液,尿少。个人史:足月,在家产,出生体重不详,混合喂养,未预防接种。过去史、家族史无特殊。首先要做的是()。

    • A、拍X线胸片
    • B、体格检查
    • C、吸氧
    • D、静脉输液
    • E、静注抗生素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问答题
    张×,男,38岁,因腹痛、腹泻2天,于2001年7月10日下午3时入院。 患者自述于2001年7月8日6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10次/天,大便初为稀便,以后每次量不多,伴腹痛,有里急后重感,伴畏寒发热,体温39℃,在家自服“藿香正气水”后症状无缓解。起病以来感乏力,恶心,未呕吐,进食少,尿量尚可。既往体健。 体查:体温38.5℃,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神清合作,皮肤弹性尚可,双眼眶无凹陷,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正常,心率8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无亢进。 大便常规:脓血便,粘液++,红细胞+,白细胞++,脓球++/HP。血常规:血色素130g/L,白细胞11.0×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11。 请列出本例临床特点?

    正确答案: 临床特点:①急性腹痛、腹泻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②有左下腹压痛的体征;③实验室检查支持有肠道急性炎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患者,李某,男,35岁,主诉:间断发热4月。该患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为38~39℃,伴有畏寒,多汗,有髋关节疼痛,服用芬必得后热退,但第二天体温再次升高,发热数天后可热退3~5天,之后再次发热,于当地曾按感冒治疗应用阿奇霉素效果差,无咳嗽,二便正常。在家务农,家中养牛。查体: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及2.0cm,脾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伤寒

    B

    结核病

    C

    类风湿性关节炎

    D

    布鲁菌病

    E

    淋巴瘤


    正确答案: B
    解析: 长程间断发热,伴有多汗、关节疼痛症状及肝脾肿大体征,有牛羊接触史。

  • 第17题:

    问答题
    患者,女性,28岁,已婚,因持续发热17天,于1995年9月17日急症入院。 患者于9月1日开始突起畏寒,发热,体温38.5℃,自认为“感冒”,未经特殊治疗,3天后体温上升至39℃,感全身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外周血白细胞7×109/L,中性粒细胞0.62,嗜酸性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35,经青、链霉素治疗无效于9月5日再去医院就诊疑为“伤寒”,抽血作肥达反应结果“H”1:80,“O”1:40,“A”1:40,“B”(-),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5,改用氯霉素治疗无效。因体温持续不退,全身酸痛,当地医院加用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2天后体温下降,9月9日又开始发热,体温达39.5℃,伴有腹胀,右下腹压痛,加用庆大霉素16万U/天,共用3天,12日又退热回家,15日起又发热,食欲不振,腹胀,再次加用地塞米松20mg/d静滴。17日晨大便呈暗红色,并感头晕,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即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家中无类似患者。 提出病因治疗方案是什么?

    正确答案: 治疗原则:①绝对卧床休息,暂禁食,接触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血压、脉搏、便血、体温及尿量;②抗休克纠正血压,补充血容量,若出血量大或止血效果不显著可考虑输新鲜血,保护心脏,高热时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能量供给;③抗微生物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治疗,也可选择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