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人事制度
所有制形式
第1题:
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是()。
第2题:
孔子认为“大同”与“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第3题:
如何评价“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
第4题:
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从其“礼说”和“仁论”出发,构建了理想的()
第5题:
递延法和债务法的目的何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6题:
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第7题:
《左传》和《国语》都被认为是()所著,二者都属于历史散文,《左传》长于叙事,而《国语》长于记言。
第8题:
第9题: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人事制度
所有制形式
第10题:
道德品质
生产力水平
礼法制度
物质水平与精神追求的统一
第11题:
左丘明
孔子
韩非子
荀子
第12题:
“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
“和谐”社会
“太平”社会
第13题:
“大同”“小康”社会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最显著的不同是()
第14题:
利玛窦认为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第15题:
孔子的“大同”社会是用()来治理的。
第16题:
简述孔子的“大同”和“小康”社会。
第17题:
“大同”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
第18题:
孔子所认为“大同”、“小康”,其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第19题:
什么是体细胞胚?什么是花粉胚?二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20题:
人事制度
物质文明
所有制形式
精神文明建设
第21题:
“大同”社会的福利观
“王道”社会的福利观
“小康”社会的福利观
“仁政”社会的福利观
第22题: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社会安定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