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以下不属于北京八景的是()
第4题:
卢书记在北京讲到的是哪“三种精神”和“四种河南人”?
第5题:
我国著名的月景有()
第6题:
初中生晓东放学后在校外玩耍时不慎摔伤。对此事故,承担责任的主体应是()
第7题:
第8题:
三潭映月
蓟门烟树
金台夕照
卢沟晓月
第9题:
第10题:
晓东
学校
晓东及学校
晓东及其监护人
第11题: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效能感
第12题:
他也叫王晓丽
他也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他也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也很高兴认识女的
第13题:
第14题:
一位叫卢晓东的河南小伙子在北京三里屯菜市场卖菜,每天起早摸黑,一个月大概能挣1000多元,只能养家糊口,就这样持续了5年。有一天,一位外国人来到他的菜摊认真挑选一些看上去“精致小巧”的菜品。后来,又陆续来过一些老外,也是这样选菜的。这使他感到很奇怪,中国人都喜欢挑个头大的菜品,为什么老外专门挑小的呢?于是他留了个心眼,请了个会英语的老乡专门询问了一下老外。原来,这是东西方审美情趣差异以及饮食观念不同所致,老外认为小巧的菜品不仅漂亮,而且营养价值。了解到这个“秘密’’后,卢晓东每次进菜时就有意挑选同行们不愿进的小巧菜品。由于三里屯一带的老外很多,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尝到甜头的卢晓东牢牢抓住了这个商机,他与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些供货商稍稍签订了合同,凡是小菜品都归他所有。就这样,他在菜市场里做起了“垄断”生意。据说卢晓东后来又专门搞了个英文名称的店面,在郊区专门搞了个蔬菜基地,很快富裕起来。经商有哪些道理?
第15题:
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第16题:
晓东在解决了困扰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第17题: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第18题:
第19题:
桂林的“象山夜月”
无锡的“二泉映月”
北京的“卢沟晓月”
杭州的“平湖秋月”
第20题:
第21题: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效能感
第22题:
北京、杭州、承德、重庆
北京、苏州、成都、崂山
燕山、湘潭、桂林、南京
燕山、西安、太原、无锡
第23题:
500元
1000元
3000元
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