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任何原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染黄巩膜、粘膜、皮肤、体液及其他组织,临床上称为黄疸。正常血清胆红素为1.7~17.1μmol/L(0.1~1mg/dL),其中直接(结合)胆红素为3.4μmol/L(0.2mg/dL);间接(非结合)胆红素为13.7μmol/L(0.8mg/dL)。当血中胆红素大于34.2μmol/L(>2mg/dL)时即可出现临床黄疸,大于17.1μmol/L则为隐性黄疸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何谓黄疸?”相关问题
  • 第1题:

    何谓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


    正确答案: 因两侧肝胆管或总胆管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后,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

  • 第2题:

    何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正确答案: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才消退。新生儿出生后半个月仍呈现黄疸,如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05、2μmol/L(12mg/dl),且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又无其他临床症状,仍属情况良好。

  • 第3题:

    何谓黄疸,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黄疸与萎黄、黄汗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黄疸是以症状命名,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从发病机制来说,其内容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燥结发黄,及虚黄、火劫发黄等,但其中以湿热发黄为重点。黄疸与萎黄的鉴别是:黄疸病由脾胃湿热内蕴所致;萎黄乃脾胃气血不足所致;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萎黄光泽不鲜,两目及小便均不发黄,且常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少寐;黄疸以化湿热,利小便为大法;萎黄以调理脾胃,培补气血为主。黄汗与黄疸不同的是黄汗是以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身体浮肿,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多由湿热内蕴所致,一般无目黄、身黄等症。

  • 第4题:

    问答题
    何谓计算厚度δ?何谓名义厚度δn?何谓有效厚度δe?

    正确答案: 计算厚度:有公式计算而得的厚度;
    名义厚度:计算厚度加上壁厚附加量再向上圆整至标准值;
    有效厚度:名义厚度减去壁厚附加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何谓对刀点?何谓刀位点?何谓换刀点?

    正确答案: 对刀点是指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刀具相对于零件运动的起点。所谓刀位点,就是刀具定位的基准点。所谓换刀点是指为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在加工中需要自动换刀而设置的换刀的位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何谓轮灌?何谓序灌?

    正确答案: (1)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没轮流输水的的工作方式叫做轮灌。
    (2)续灌: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至终连续输水的渠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何谓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

    正确答案: 因两侧肝胆管或总胆管发生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后,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何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其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多在最初几天内发生轻度的非酯型高胆红素血症和一时性黄疸,1~2周后逐渐消退,这种黄疸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发病机制:
    (1)新生儿肝细胞合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功能不成熟,以致肝脏不能充分酯化胆红素。
    (2)在新生儿期肝细胞合成Y蛋白相对不足,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一运载过程减慢。
    (3)新生儿期都有一时性红细胞急速破坏,使肝细胞的胆红素负荷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正确答案: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常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黄疸?简述其类型。

    正确答案: 正常时血胆红素的浓度为1.7μmol/L~17μmol/L,当超过17μmol/L时引患者的皮肤、巩膜等处可出现黄染而被称为黄疸。
    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而释放大量的血红蛋白,使胆红素的产生超过了肝脏对它的转化和排泄能力,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引起,常见于错误输血、恶性疟疾、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阻塞性黄疸因胆道系统阻塞,使胆红素的排泄受阻而引起。胆道系统阻塞可发生于毛细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等。
    3.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肝细胞的损害,使肝细胞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机能发生障碍而引起。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何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其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多在最初几天内发生轻度的非酯型高胆红素血症和一时性黄疸,1~2周后逐渐消退,这种黄疸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发病机制:
    (1)新生儿肝细胞合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功能不成熟,以致肝脏不能充分酯化胆红素。
    (2)在新生儿期肝细胞合成Y蛋白相对不足,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一运载过程减慢。
    (3)新生儿期都有一时性红细胞急速破坏,使肝细胞的胆红素负荷增加。

  • 第12题:

    何谓黄疸?简述其类型。


    正确答案:正常时血胆红素的浓度为1.7μmol/L~17μmol/L,当超过17μmol/L时引患者的皮肤、巩膜等处可出现黄染而被称为黄疸。
    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而释放大量的血红蛋白,使胆红素的产生超过了肝脏对它的转化和排泄能力,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引起,常见于错误输血、恶性疟疾、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阻塞性黄疸因胆道系统阻塞,使胆红素的排泄受阻而引起。胆道系统阻塞可发生于毛细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等。
    3.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肝细胞的损害,使肝细胞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机能发生障碍而引起。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 第13题:

    问答题
    何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试述其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多在最初几天内发生轻度的非酯型高胆红素血症和一时性黄疸,1~2周后逐渐消退,这种黄疸称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其发病机制为:
    ①新生儿肝细胞合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功能不成熟,以致肝脏不能充分酯化胆红素;
    ②在新生儿期,肝细胞合成Y蛋白相对不足,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过程减慢;
    ③新生儿期都有一时性红细胞急速破坏,使肝细胞的胆红素负荷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何谓肝细胞性黄疸及其产生常见原因?

    正确答案: 由于肝细胞受损而引起的黄疸叫肝细胞性黄疸。其常见原因为病毒(如肝炎病毒)感染和药物、毒物的中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何谓动力燃烧?何谓扩散燃烧?何谓过渡燃烧?

    正确答案: 当温度较低、化学反应速度较慢,而物理混合速度相对较快时,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条件,即炉内温度,这种燃烧情况叫做动力燃烧。
    当温度较高,化学反应速度较快,而物理混合速度相对较小时,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炉内氧对燃料的扩散情况,这种燃烧情况叫做扩散燃烧。
    当炉内温度与混合速度相适应时,燃烧速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氧气的混合、扩散速度有关,我们把这种燃烧情况叫做过渡燃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何谓总体?何谓样本?

    正确答案: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样本含量的估计在研究设计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样本含量过大,不仅人力、物力花费较多,调查时间较长,而且研究的系统误差也可能会增大;而样本含量过小,在统计学上不能显示出疾病与调查因素之间确实存在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何谓工序?何谓操作?何谓动作?

    正确答案: 工序:是指一个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地上,对一个劳动对象或一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完成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
    操作:是工序的组成部分,是工人为了达到一个明显的目的,使用一定的方法所完成若干动作的总和。
    动作:手工操作的构成因素,指工人接触物件、移动物件或离开物件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何谓片体?何谓曲面?

    正确答案: 片体是UG的术语,特指由一个或多个表面组成,厚度为0的几何物体。
    曲面是一种泛称,片体和实体的自由表面都可以称为曲面。平面形表面是曲面的一种特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何谓黄疸,其主要特征是什么?黄疸与萎黄、黄汗如何鉴别?

    正确答案: 黄疸是以症状命名,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从发病机制来说,其内容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燥结发黄,及虚黄、火劫发黄等,但其中以湿热发黄为重点。黄疸与萎黄的鉴别是:黄疸病由脾胃湿热内蕴所致;萎黄乃脾胃气血不足所致;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萎黄光泽不鲜,两目及小便均不发黄,且常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少寐;黄疸以化湿热,利小便为大法;萎黄以调理脾胃,培补气血为主。黄汗与黄疸不同的是黄汗是以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身体浮肿,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多由湿热内蕴所致,一般无目黄、身黄等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何谓黄疸?黄疸有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 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使皮肤、粘膜、浆膜及实质器官等染成黄色,称为黄疸。黄疸的类型有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实质性黄疸(又称为传染性黄疸或中毒性黄疸)。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