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上水
10,积水
5,耕种
5,通行
第1题:
第2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第3题:
土壤墒情监测采样记录表中;播种面积;,以()为单位填写。
第4题:
土壤墒情监测山丘区代表性地块,其()应大于666.7m2(1亩)。
第5题:
土壤墒情监测山丘区代表性地块,()设在坡面比降较小而面积较大的地块中,()设在沟底和坡度大的地块。()
第6题:
建筑密度是指()。
第7题:
如需采集土壤混合样,可根据每个监测地块的污染程度和地块面积,将其分成1到5个均等面积的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心进行采样,将同层的土样制成混合样(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场地除外)。
第8题:
面积
体积
长度
位置
第9题:
10,上水
10,积水
5,耕种
5,通行
第10题:
不可,但可
宜,不宜
应,不应
不应,而应
第11题:
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控制地块建设容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第12题:
均匀;1m
平均;2m
匀称;0.5m
非均匀;4m
第13题:
分区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地块,每个地块内布设一个监测点位。
第14题:
土壤墒情监测,地块的布点方法可采用平面()布点法,采样点间的距离不小于()。
第15题:
土壤墒情监测采样时,同一点的分层应同时在()垂线上采样,取各垂线相同深度的含水量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地块在该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第16题:
土壤墒情监测平原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6667m2(()亩),并设在平整且不易()的地块。()
第17题:
地块容积率是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 )
第18题:
建筑密度即()之比。
第19题:
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
第20题:
20,20
20,30
10,30
10,20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六条
五条
四条
三条(或两条)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