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土壤墒情监测平原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6667m2(()亩),并设在平整且不易()的地块。()A 10,上水B 10,积水C 5,耕种D 5,通行

题目
单选题
土壤墒情监测平原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6667m2(()亩),并设在平整且不易()的地块。()
A

10,上水

B

10,积水

C

5,耕种

D

5,通行


相似考题
更多“土壤墒情监测平原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6667m2(()亩),并设在平整且不易()的地块。()”相关问题
  • 第1题:

    地块容积率是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 )。

    A.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B.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C.总居住人口数与地块面积的比率
    D.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答案:A
    解析:
    容积率是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英文缩写FAR。多个地块或一定区域内的建筑面积密度指该范围内的平均容积率。地块容积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块区位、用地性质、人口容量、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密度、城市景观、土地经济、交通与市政承载能力等因素,并保证公平、公正。地块容积率应考虑与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平均层数的换算关系,在旧区改建中应考虑与拆建比的关系,以保证其可操作性。

  • 第2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土壤墒情监测采样记录表中;播种面积;,以()为单位填写。

    • A、亩
    • B、m
    • C、hm
    • D、km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土壤墒情监测山丘区代表性地块,其()应大于666.7m2(1亩)。

    • A、面积
    • B、体积
    • C、长度
    • D、位置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土壤墒情监测山丘区代表性地块,()设在坡面比降较小而面积较大的地块中,()设在沟底和坡度大的地块。()

    • A、不可,但可
    • B、宜,不宜
    • C、应,不应
    • D、不应,而应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建筑密度是指()。

    • A、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 B、控制地块建设容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 C、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 D、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如需采集土壤混合样,可根据每个监测地块的污染程度和地块面积,将其分成1到5个均等面积的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心进行采样,将同层的土样制成混合样(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场地除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单选题
    土壤墒情监测山丘区代表性地块,其()应大于666.7m2(1亩)。
    A

    面积

    B

    体积

    C

    长度

    D

    位置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土壤墒情监测平原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6667m2(()亩),并设在平整且不易()的地块。()
    A

    10,上水

    B

    10,积水

    C

    5,耕种

    D

    5,通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土壤墒情监测山丘区代表性地块,()设在坡面比降较小而面积较大的地块中,()设在沟底和坡度大的地块。()
    A

    不可,但可

    B

    宜,不宜

    C

    应,不应

    D

    不应,而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建筑密度是指()。
    A

    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B

    控制地块建设容量与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C

    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也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所有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D

    衡量地块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正确答案: C
    解析: 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

  • 第12题:

    单选题
    土壤墒情监测,地块的布点方法可采用平面()布点法,采样点间的距离不小于()。
    A

    均匀;1m

    B

    平均;2m

    C

    匀称;0.5m

    D

    非均匀;4m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区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地块,每个地块内布设一个监测点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土壤墒情监测,地块的布点方法可采用平面()布点法,采样点间的距离不小于()。

    • A、均匀;1m
    • B、平均;2m
    • C、匀称;0.5m
    • D、非均匀;4m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土壤墒情监测采样时,同一点的分层应同时在()垂线上采样,取各垂线相同深度的含水量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地块在该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 A、六条
    • B、五条
    • C、四条
    • D、三条(或两条)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土壤墒情监测平原区代表性地块,其面积应大于6667m2(()亩),并设在平整且不易()的地块。()

    • A、10,上水
    • B、10,积水
    • C、5,耕种
    • D、5,通行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地块容积率是控制地块开发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 )

    • A、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
    • B、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 C、总居住人口数与地块面积的比率
    • D、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建筑密度即()之比。

    • A、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使用面积与地块面积
    • B、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
    • C、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
    • D、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单选题
    代表性地块土壤含水量采样点可布置若干点,布点应距离地块边缘、路边()m以上且平整的地块中,应避开低洼易积水的地方,且同沟漕和供水渠道保持()m以上的距离,避免可能影响代表性。()
    A

    20,20

    B

    20,30

    C

    10,30

    D

    10,2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分区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地块,每个地块内布设一个监测点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土壤墒情监测采样时,同一点的分层应同时在()垂线上采样,取各垂线相同深度的含水量的平均值作为代表性地块在该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A

    六条

    B

    五条

    C

    四条

    D

    三条(或两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