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估价对象类似房地产过去5年的价格分别为7800元/m2、8140元/m2、8470元/m2、8800元/m2和9130元/m2。若每年价格变化量按时间序列由前往后权重分别为0.1、0.2、0 3、0.4,则选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估价对象未来第一年的价格为( )元/m2。(2015年试题)A 9452B 9455C 9469D 9497

题目
单选题
估价对象类似房地产过去5年的价格分别为7800元/m2、8140元/m2、8470元/m2、8800元/m2和9130元/m2。若每年价格变化量按时间序列由前往后权重分别为0.1、0.2、0 3、0.4,则选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估价对象未来第一年的价格为( )元/m2。(2015年试题)
A

9452

B

9455

C

9469

D

9497


相似考题
更多“估价对象类似房地产过去5年的价格分别为7800元/m2、8140元/m2、8470元/m2、8800元/m2和9130元”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地区商品住宅价格自2000年至2004年分别为681元/m2、712元/m2、744元/m2、781元/m2和815元/m2,采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该地区商品住宅2006年的价格为( )元/m2。

    A.849

    B.865

    C.882

    D.915


    正确答案:C

  • 第2题:

    某地区商品住宅价格自1997年2002年分别为3100元/m2、3260元/m2、3440元/m2、3620元/m2、3800元/m2、3980元/m2,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2003年住宅价格为( )元/m2。

    A.4120

    B.4149

    C.4184

    D.4216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某房地产占地面积2580 m2,建筑面积9440 m2,每层建筑面积2360 m2。其中,一、二层为出租商铺,三、四层为出租住房。为了估价其市场买卖价格,估价人员运用收益法对一层的出租商铺进行了估价(估价方法正确),确定其估价时点的价格为l2666元/m2。根据当地商业用房楼层价格变化规律(一层二层差价2%,二层三层差价5%,三层四层差价2%),判断出二层价格为l2309元/m2,三层价格为ll694元/m2,四层价格为ll460元/m2,从而得出估价对象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 (12566+12309+11694+11460)x2360=113348440(元)。试问:如此确定的最终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因为估价对象用途是商住混合,需按不同用途分别估价。

  • 第4题:

    已知某房地产价格为900元/m2,需求量为100万m2,当价格为1000元/m2时,需求量为90万m2,则需求价格弹性为( )。

    A、 10
    B、 9
    C、 1
    D、 0.9

    答案:C
    解析: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1

  • 第5题:

    估价对象类似房地产过去5年的价格分别为7800元/m2、8140元/m2、8470元/m2、8800元/m2和9130元/m2。若每年价格变化量按时间序列由前往后权重分别为0.1、0.2、0.3、0.4。则选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估价对象,未来第一年的价格为( )元/m2。

      A.9452
      B.9455
      C.9469
      D.9497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增减量法。d=(8140-7800)×0.1+(8470-8140)×0.2+(8800-8470)×0.3+(9130-8800)×0.4=331元/m2,未来第一年的价格=7800+331×5=9455元/m2。参见教材P387。

  • 第6题:

    某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2000元/m2,房地产状况方面与估价对象相比稍差,经过比较,该实例可得80分,估价对象房地产可得90分,其修正的结果为( )元/m2。

    A.1777.78
    B.2222.22
    C.2250.00
    D.2500.00

    答案:C
    解析:
    房地产状况调整基本思路是:如果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比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好,则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减价调整;如果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比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差,则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加价调整。根据已知数据得:2000×90÷80=2250元/㎡。

  • 第7题:

    某房地产估价机构调查了所在城市2015年12个新建楼盘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4500元/m2、1800元/m2、2460元/m2、1980元/m2、1980元/m2、2800元/m2、2800元/m2、3000元/m2、5880元/m2、1980元/m2、2460元/m2、1980元/m2,则该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元/m2。

    A.2460和1980
    B.2460和5880
    C.2746.67和1980
    D.2746.67和5880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指标。众数是分布数列中出现频率最大的标志值,因此是所以是1980,出现4次;中位数是指分布数列中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标志值。2460处于中间位置。

  • 第8题:

    通过市场调研,获得某类房地产2002年至2006年的价格分别为3405元/m2、3565元/m2、3730元/m2、3905元/m2、4075元/m2,则采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该类房地产2008年的价格为()元/m2。

    • A、4075.0
    • B、4242.5
    • C、4410.0
    • D、4577.5

    正确答案:C

  • 第9题:

    某地区2007~2012年的商品住宅价格分别为3100元/m2、3260元/m2、3440元/m2、3620元/m2、3800元/m2、3980元/m2,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2013年住宅价格为()元/m2

    • A、4120
    • B、4149
    • C、4184
    • D、4216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设某城市房地产交易中卖方、买方应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成交价格的6%和3%。现某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为2500元/m2,则卖方出售其房地产实得收入为2350元/m2,买方购买该房地产实际付出为2575元/m2。()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宗房地产选取三个可比实例,通过对三个可比实例修正、调整得出的三个价格分别为8200元/m2、8500元/m2、9000元/m2,若赋予的权重分别为0.5、0.3和0.2,则该宗房地产的比较价值为( )元/m2。
    A

    8500

    B

    8450

    C

    8690

    D

    8570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根据市场调查,获知某类房地产2003~2007年的价格逐年上涨,分别为3500元/m2、3700元/m2、3950元/m2、4250元/m2、4550元/m2,运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该类房地产2008年的价格高于4800元/m2。()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d=(4550-3500)/4=262.5(元/m2),预测该地区商品住宅2008年的价格为:V5=P0+d×i=3500+262.5×5=4812.5(元/m2)。

  • 第13题:

    某宗房地产若采用市场比较法估价得出了四个估价结果:即1280元/m2,1220元/m2,1240元/m2,1230元/m2,现决定采用中位数,则其估价结果为( )元/m2。

    A.1230

    B.1235

    C.1240

    D.1242.5


    正确答案:A
    (1220+1240+1230)÷3=1230(元/m2)

  • 第14题:

    可比实例房地产成交价格为3500元/m2,与估价对象比较,可比实例房地产相对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较优6%,则可比实例房地产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为( )元/m2。

    A.3290

    B.3302

    C.3500

    D.3710


    正确答案:B
    3500÷(1+6%)=3302(元/m2)

  • 第15题:

    某地区商品住宅价格自2000年至2004年分别为681元/m2、712元/m2,744元/m2、781元/m2和815元/m2,采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该地区商品住宅2006年的价格为( )。

    A.849元/m2

    B.865元/m22

    C.882元/m2

    D.915元/m2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某类商品房2004~2008年的售价分别为6000元/m2、6300元/m2、6678元/m2、7212元/m2、7645元/m2,利用平均增减量法,该类商品房2009年的价格为( )元/m2。

    A.7974.00
    B.8023.00
    C.8056.25
    D.8078.00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长期趋势法。2004年到2008年的各年增量为300、378、534、433,则其平均增量为(300+378+534+433)/4=411.25(元/m2);2009年预测价格=6000+411.25×5=8056.25(元/m2)。

  • 第17题:

    评估某宗房地产的市场价值,选取了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甲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8000元/m2,比正常价格低2%;乙可比实例的卖方实收价格为7800元/m2,交易税费全由买方负担,当地房地产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应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交易价格的3%和6%;丙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8300元/m2,其装修标准比估价对象的装修标准高200元/m2。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三个可比实例比较价值的权重依次为0.4、0.2、0.4,该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  )元/m2。

    A.8157.60
    B.8158.91
    C.8163.57
    D.8164.88

    答案:D
    解析:
    在百分比修正中,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应以正常价格为基准来确定。假设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比其正常价格高或低的百分率为±S%(当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比其正常价格高时,为+S%;低时,为-S%),则有:可比实例正常价格×(1±S%)=可比实例成交价格,因此有

    根据题意,甲可比实例比较价值=8000×100/(100-2)=8163.27(元/m2),乙可比实例比较价值=7800/(1-6%)=8297.87(元/m2),丙可比实例比较价值=8300-200=8100(元/m2),估价对象比较价值=8163.27×0.4+8297.87×0.2+8100×0.4=8164.88(元/m2)。

  • 第18题:

    某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为2000元/m2,房地产状况方面与估价对象相比稍差,经过比较,该实例可得80分,估价对象房地产可得90分,其修正的结果为(  )元/m2。

    A、1777、78
    B、2222、22
    C、2250、00
    D、2500、00

    答案:C
    解析:
    房地产状况调整基本思路是:如果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比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好,则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减价调整;如果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比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差,则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加价调整。根据已知数据得:2000×90÷80=2250元/㎡。

  • 第19题:

    某地区商品住宅价格自1997年至2002年分别为3100元/m2、3260元/m2、3440元/m2、3620元/m2、3800元/m2、3980元/m2,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预测2003年住宅价格为()元/m2。

    • A、4120
    • B、4149
    • C、4184
    • D、4216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某可比实例实际成交价格为3400元/m2以估价对象为100可比实例交易情况分值为102房地产状况因素分值为98则估价对象的比准价格为( )元/m2

    • A、3401.36
    • B、3398.64
    • C、3538.78
    • D、3266.67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根据市场调查,获知某类房地产2003~2007年的价格逐年上涨,分别为3500元/m2、3700元/m2、3950元/m2、4250元/m2、4550元/m2,运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该类房地产2008年的价格高于4800元/m2。()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通过市场调研,获得某类房地产2002年至2006年的价格分别为3405元/m2、3565元/m2、3730元/m2、3905元/m2、4075元/m2,则采用平均增减量法预测该类房地产2008年的价格为()元/m2。
    A

    4075.0

    B

    4242.5

    C

    4410.0

    D

    4577.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平均增减量法进行测算:d=(160+165+175+170)/4=167.5(元/m2),预测该地区商品住宅2008年的价格为:V6=P0+d×i=3405+167.5×6=4410(元/m2)。

  • 第23题:

    判断题
    设某城市房地产交易中卖方、买方应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成交价格的6%和3%。现某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为2500元/m2,则卖方出售其房地产实得收入为2350元/m2,买方购买该房地产实际付出为2575元/m2。 (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