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间根据周转材料租期需要确定,无需考虑影响
侧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受损伤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面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下列关于模板拆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8题:
关于模板拆除施工的做法,错误的是()。
第9题: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
进行预应力张拉,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时进行,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方能拆除
不承重的梁、柱、墙等部位的模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即可进行拆除
承重模板,必须在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进行拆除
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第10题:
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要求,且应拼缝严密、表面平整并刷隔离剂
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施工顺序为:定位放线→模板制作→模板安装、加固→模板的清理、保养→模板验收→模板拆除
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观察和维护
第11题: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间根据周转材料租期需要确定,无需考虑影响
侧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受损伤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面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第12题:
跨度大于8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拆除模板时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底模支架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关于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拆除,正确的说法是()。
第19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
第20题:
【背景资料】某建筑公司中标了一个房建工程,该工程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自拌C30混凝土,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双坡屋面,防水材料为3厚SBS防水卷材,外墙为玻璃幕墙。生产技术科编制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一层混凝土浇捣时,项目部针对现场自拌混凝土容易出现强度等级不够的质量通病,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质检人员发现木工班组不按规定拆模。混凝土结构施工后模板拆除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第21题:
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
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后拆除
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的原则
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应从支座向跨中方向依次循环卸落
第22题:
应按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程序进行拆除
板、梁、拱、壳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75%设计强度后拆除
板、梁、拱、壳的跨度>8m,底模板应在结构强度≥100%设计强度后拆除
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拆除侧模板
模板及支架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范围,设专人指挥和值守
第23题:
模板安装位置、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要求,且应拼缝严密、表面平整并刷隔离剂
模板及其支撑拆除的顺序原则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施工顺序为:定位放线→模板制作→模板安装、加固→模板的清理、保养→模板验收→模板拆除
模板及其支撑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撑进行观察和维护
第24题:
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达到2.5MPa及以上方可拆除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之后拆除
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拆除模板时不得猛烈敲打、强拉和抛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