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某出版社具有出版专业中职业资格的编辑甲,接到某大学教授乙推荐的由张、王两作者主编的书稿《中国普通高校名录》,阅后认为该书稿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向社长作了汇报。社长当即召集有关人员共同进行论证,决定将该书列入当年出版计划补报备案,并委托教授乙初审和编辑加工。甲复审书稿并签字后,作为快件发稿至出版部。技术编辑当天完成版式设计,随后连同社外美术编辑完成的封面设计电子文件发往印刷厂安排印制。该出版社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请分项编号列出。
第2题:
中国公民张某编写了一部书稿《数码相机指南》,于2004年1月将该书稿大纲送交甲出版社联系出版。甲出版社按规定程序进行选题论证并列选后,与张某签订了出版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在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将所编《数码相机指南》的定稿交付甲出版社;张某保证合法拥有《数码相机指南》的全部著作权权利,如发生侵犯他人权利的问题,由张某承担全部责任;甲出版社获得的专有出版权为期5年;如果书稿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标准,甲出版社应于张某交付该书定稿后的5个月内出版该书,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张某人民币1万元。 2004年3月,张某按合同约定将最后改定的全部书稿交付甲出版社。该书稿将数十家数码相机生产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按相机的功能特点等分成八大部分编排,每一部分的前面均概括介绍该类相机的共同特性。审稿人员都认为:该书稿的编排和介绍也还合理、到位,但是其中汇集的许多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按署名来看,其著作权应属于相应的相机生产公司,必须得到这些公司的许可使用授权该书稿才可出版。甲出版社因此于2004年5月与张某联系,请其提供有关公司的授权证明。但是直到当年11月,张某仍未提供。于是,甲出版社决定不再出版《数码相机指南》,并于2004年12月初通知了张某。 2005年2月,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甲出版社。诉状称:已经拥有《数码相机指南》专有出版权的甲出版社一直未对书稿提出过任何修改意见,这足以说明书稿质量已经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标准,该社本应当按合同约定至迟于2004年8月出版该书,但是至今仍未出版,构成违约;甲出版社索取数十家公司的授权证明,只是为了规避违约责任而企图迫使张某首先提出解除合同,因为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载有的内容只是一些现成的技术数据和已经客观存在的相机操作方式,并不属于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且它们都是赠送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故而《数码相机指南》能否出版与这些公司毫无关系。最后,张某请求法院判令甲出版社履行合同,在2005年7月前出版《数码相机指南》,并赔偿违约金1万元。 张某是否可以成为《数码相机指南》的著作权人?为什么?
第3题: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出版社在2009年7月准备增补以下6个选题: ①《2009年热力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②《澳门特别行政区大事记》(配光盘) ③《中俄边界变迁研究》(附地图)④《现代人体美术作品选》 ⑤《伊斯兰教的形成与发展》⑥《古今天象奇观集萃》 选题①的书稿由热力学会主编。理化编辑室主任看过稿件后,认为内容过于专深,本社编辑人员难以把握其知识的正确性,担心难以保证图书质量。于是热力学会建议:由学会约请某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副教授担任该书稿的责任编辑,并由该系两位教授负责完成复审和终审工作,出版社收到定稿作整体设计后就可安排印制,但是出版社没有同意。 选题④的作者交稿时提出:出版社完成审稿和编辑加工后,由作者自行联系印刷厂印制3000册,交出版社样书30册,其余由其自销;作者除承担印制费用外,再交给出版社3万元,但是出版社也没有同意。 为什么出版社不能同意选题①主编单位热力学会的建议?出版社如何处理才妥当?
第4题:
某出版社具有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的甲,接到某大学教授乙推荐的由张、王两主编的书稿《中国普通高校名录》,阅后认为该书稿能取得良好效益,就向社长作了汇报。社长当即决定将该书列入当年出版计划补报备案,并委托教授乙初审和加工。甲复审书稿并签字后,作为快件发稿至出版部。技术当天完成版式设计,随后连同社外美术完成的封面设计电子文件发往印刷厂,排版后即出胶片正式印制。 该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请分项编号列出
第5题:
假如王某在婚前发表了一部书稿,但是婚后才取得这部书稿的稿酬,该稿酬是()。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由甲兼任初审和复审
由甲初审,聘请大学教授复审
由甲初审,担任编辑室副主任的一名老编审复审
由专业技术职务为编辑的其他编辑人员初审,甲复审
特聘一名大学教授初审,甲复审
第12题:
由甲兼任初审和复审
由甲初审,聘请大学教授复审
由甲初审,担任编辑室副主任的一名老编审复审
由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为编辑的其他编辑人员初审,甲复审
特聘一名大学教授初审,甲复审
第13题:
某图书出版社在2009年7月准备增补以下6个选题: ①《2009年热力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大事记》(配光盘) ③《中俄边界变迁研究》(附地图) ④《现代人体美术作品选》 ⑤《伊斯兰教的形成与发展》 ⑥《古今天象奇观集萃》 选题①的书稿由热力学会主编。理化编辑室主任看过稿件后,认为内容过于专深,本社编辑人员难以把握其知识的正确性,担心难以保证图书质量。于是热力学会建议:由学会约请某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副教授担任该书稿的责任编辑,并由该系两位教授负责完成复审和终审工作,出版社收到定稿作整体设计后就可安排印制,但是出版社没有同意。 选题④的作者交稿时提出:出版社完成审稿和编辑加工后,由作者自行联系印刷厂印制3000册,交出版社样书30册,其余由其自销;作者除承担印制费用外,再交给出版社3万元,但是出版社也没有同意。 出版以上选题的图书,出版社应分别办理哪些手续?
第14题:
中国公民张某编写了一部书稿《数码相机指南》,于2004年1月将该书稿大纲送交甲出版社联系出版。甲出版社按规定程序进行选题论证并列选后,与张某签订了出版合同。合同约定:张某在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将所编《数码相机指南》的定稿交付甲出版社;张某保证合法拥有《数码相机指南》的全部著作权权利,如发生侵犯他人权利的问题,由张某承担全部责任;甲出版社获得的专有出版权为期5年;如果书稿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标准,甲出版社应于张某交付该书定稿后的5个月内出版该书,否则须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张某人民币1万元。 2004年3月,张某按合同约定将最后改定的全部书稿交付甲出版社。该书稿将数十家数码相机生产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按相机的功能特点等分成八大部分编排,每一部分的前面均概括介绍该类相机的共同特性。审稿人员都认为:该书稿的编排和介绍也还合理、到位,但是其中汇集的许多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按署名来看,其著作权应属于相应的相机生产公司,必须得到这些公司的许可使用授权该书稿才可出版。甲出版社因此于2004年5月与张某联系,请其提供有关公司的授权证明。但是直到当年11月,张某仍未提供。于是,甲出版社决定不再出版《数码相机指南》,并于2004年12月初通知了张某。 2005年2月,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甲出版社。诉状称:已经拥有《数码相机指南》专有出版权的甲出版社一直未对书稿提出过任何修改意见,这足以说明书稿质量已经达到可以出版的质量标准,该社本应当按合同约定至迟于2004年8月出版该书,但是至今仍未出版,构成违约;甲出版社索取数十家公司的授权证明,只是为了规避违约责任而企图迫使张某首先提出解除合同,因为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载有的内容只是一些现成的技术数据和已经客观存在的相机操作方式,并不属于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且它们都是赠送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故而《数码相机指南》能否出版与这些公司毫无关系。最后,张某请求法院判令甲出版社履行合同,在2005年7月前出版《数码相机指南》,并赔偿违约金1万元。 张某要求出版《数码相机指南》是否确与哪些相机生产公司无关?为什么?
第15题:
某社收到一部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稿,经责任编辑初审后,觉得有部分内容没有把握,提交总编辑审查后决定请某大学宗教学教授审查。教授审查后认为问题不大,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责任编辑即进行书稿的加工整理,再次请该教授复审后,经总编辑审阅发稿并安排出版。请根据出版方面的有关规定,判断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第16题:
某出版社收到一部由某行业协会推荐的书稿。编辑小李审读全稿后,认为可以出版。他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
第17题:
甲将书稿电子版发送给乙,视为行使了发表权
乙未经甲同意将小说改编为剧本,无法取得对剧本的著作权
丁出版社侵犯了张某的姓名权
丁出版社侵犯了甲的署名权
丁出版社侵犯了甲的发行权
第18题:
夫妻共同财产
以出版社交付稿酬时间为准
以发表时间为准
无法判断
第19题:
书稿是由文化公司组织编写的,不能接受出版
书稿应该有独特的创新,而跟在外国人后面写作的主题相同的稿件,是没有独创性的,不宜接受出版
书稿的主题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并且估计此类图书的经济效益也不错,所以该选题可以考虑采纳,但书稿是否可以出版,应该经过三级审稿之后再决定
如果书稿质量符合要求,可以考虑接受出版,但不能采用郑某提议的出版方式
如果书稿质量符合要求,就应该采纳郑某提议的出版方式,因为这样出版社不必承担任何费用,却至少有5万元的利润
出版社不能让郑某负责安排图书的印制,委托印制必须由出版社负责
如果郑某同意由出版社全面负责该书的编辑、印制和发行,并且给予出版资助,就可以考虑接受出版,同时可给甲文化公司较优惠的批发折扣
各种提供出版资助的行为,全都属于购买书号,出版社应该一概拒绝
甲文化公司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以由其包销图书
虽然甲文化公司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也不可以由其包销图书
第20题:
第21题:
在2003年通过初级或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在2003年或2004年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在2003年通过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书稿是由文化公司组织编写的,不能接受出版
书稿应该有独特的创新,而跟在外国人后面写作的主题相同的稿件,是没有独创性的,不宜接受出版
书稿的主题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并且估计此类图书的经济效益也不小,所以该选题可以考虑采纳,但书稿是否可以出版,应该经过三级审稿之后再决定
如果书稿质量符合要求,可以考虑接受出版,但不能采用郑某提议的出版方式
如果书稿质量符合要求,就应该采纳郑某提议的出版方式,因为这样出版社不必承担任何费用,却至少有5万元的利润
出版社不能让郑某负责安排图书的印制,委托印制必须由出版社负责
如果郑某同意由出版社全面负责该书的编辑、印制和发行,并且给予出版资助,就可以考虑接受出版,同时可给甲文化公司较优惠的批发折扣
各种提供出版资助的行为,全都属于购买书号,出版社应该一概拒绝
甲文化公司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以由其包销图书
虽然甲文化公司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也不可以由其包销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