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风险指标监测
风险事件收集
内控检查
岗位知识测试
第1题:
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和操作风险事件信息,支持操作风险和控制措施的(),监测关键风险指标,并可提供操作风险报告的有关内容。
第2题:
根据徽商银行信用卡操作风险管理规定,通过设置相应的操作风险监测指标,对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状况加以监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
第3题:
()是指商业银行识别和评估潜在操作风险以及自身业务活动的控制措施、适当程度及有效性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第4题:
风险计量与监测岗负责定期、不定期对全行(社)整体()进行监测、预警,及时监测关键风险指标,收集、分析风险监测指标数据,及时通报重大风险事件和重大损失事件。
第5题:
操作风险监测是指通过()等途径,对经营管理活动中识别出的主要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进行全方位、持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的活动。
第6题:
了解业务和流程
确定并理解主要风险领域
定义操作风险
定义风险指标并按重要程度对定义的风险指标进行排序,确定主要的风险指标
对操作风险进行分类
第7题:
风险计量与监测岗
制度流程岗
案防岗
信用风险管理岗
第8题:
监测方式和监测指标
监测方式和监测制度
监测方式和监测系统
监测方式和监测时间
第9题:
操作风险损失数据
自我风险评估
关键风险指标
操作风险事件
第10题:
信用风险
战略风险
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
第11题:
内控流程风险监测
真实性风险监测
完整性风险监测
岗位尽责风险监测
第12题:
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控制评价两个方面内容
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主要有操作风险与控制自评估( RCSA)、关键风险指标( KRI)、损失数据库(LD)
关键岗位人员未按规定进行轮岗或强制休假的比例就是一个关键风险指标,可反映关键岗位的风险
关键风险指标是指对业务活动和控制环境进行日常监控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系统、流程、产品、人员等风险信息的变化情况
操作风险损失数据一般通过日常的风险报告制度、检查审计、历史损失数据收集等内部方式来累积,银行也可获取一些外部数据来弥补自身数据的不足
第13题:
()可用于监测可能造成损失事件的各项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作为反映风险变化情况的早期预警指标。
第14题:
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
第15题:
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第16题:
()负责定期、不定期对全行(社)整体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及时监测关键风险指标,收集、分析风险监测指标数据,及时通报重大风险事件和重大损失事件。
第17题:
信用风险监控是指通过运用有效的()体系等,持续、动态捕捉信贷资产组合层面、客户层面信用风险信息及关键指标等的异常变动,跟踪收集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的各类风险信息及风险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风险进一步扩大化。
第18题:
评估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
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
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
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审查以及操作风险的报告
第19题:
评估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
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
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
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审查
第20题: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程序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监测和报告操作风险的方法,包括关键操作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
商业银行及时有效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和薄弱环节的措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程序中的内控、检查和内审程序;
第21题:
操作风险损失数据
自我风险评估
关键风险指标
操作风险事件
第22题:
评估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
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
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
银行业务的内部评估
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审查以及操作风险的报告
第23题:
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
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
评估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审查
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