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有腹泻,每日5次,有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患者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所需做的最恰当的细菌培养是()A 血培养B 骨髓培养C 粪便培养D 尿培养E 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有腹泻,每日5次,有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患者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所需做的最恰当的细菌培养是()
A

血培养

B

骨髓培养

C

粪便培养

D

尿培养

E

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有腹泻,每日5次,有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患者”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43岁。以“发热、腹痛、腹泻3天”为主诉入院,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余次,体温39.3℃,左下腹压痛明显。

    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行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尿培养
    C.血培养
    D.咽培养
    E.肥达反应

    答案:A
    解析:
    1.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应首先考虑行粪便培养,以明确致病菌类型。故选A。
    2.因细菌性痢疾等原因导致的腹泻在饮食方面应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摄入高脂饮食,以免加重腹泻症状,故此时给予患者排骨汤不妥,选D。其余选项均为正确的护理措施。解题关键:细菌性痢疾饮食以流食为主,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 第2题:

    患者,男,45岁,下腹部隐痛1年余,伴间断腹泻,每日3 ~4次,量不多,无里急 后重。体温正常,下腹偏右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X线钡影检査见回盲部“跳跃征”。
    最可能的诊断为
    A.右半结肠癌 B.结肠克罗恩病 ,C.溃疡型肠结核 D.增生型肠结核


    答案:C
    解析:
    X线钡剂检查见回盲部“跳跃征”是溃疡型肠结核的特征性征象,是指钡剂于病 变肠段呈现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病变上、下肠段钡剂充盈良好。②结核毒血症和粪便浓缩 发现抗酸杆菌可见于肺结核,因此不是确诊肠结核的依据。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只表明曾经受结核杆菌 感染,也不是确诊依据。确诊可根据结肠镜检+活组织检査而定。

  • 第3题: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患者病后可获得
    A.暂时免疫
    B.对伤寒有持久性免疫
    C.有一定免疫力
    D.无免疫力,可再次患伤寒
    E.对伤寒与副伤寒均有免疫力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患者26岁,孕40周。阴道助产术后4天诉会阴部胀痛,体温超过39℃,宫底有压痛。恶露色红,量多有异味患者持续高热,下肢疼痛,且放射至右腹股沟,右下肢肿胀,还应考虑下列哪项诊断()。

    • A、衣原体感染
    • B、淋病
    • C、伤寒
    • D、阑尾脓肿
    • E、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正确答案:E

  • 第5题:

    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有腹泻,每日5次,有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患者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最恰当的细菌培养是()

    • A、血培养
    • B、骨髓培养
    • C、粪便培养
    • D、尿培养
    • E、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每日腹泻5次,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患者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所应做的最恰当细菌培养是()

    • A、血培养
    • B、骨髓培养
    • C、粪便培养
    • D、尿培养
    • E、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男,48岁。2005年10月10日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此次发病以持续发热2周余为主要表现,无明显诱因起病,体温逐渐升高,入院前3天波动在39℃~39.5℃。伴有食欲缺乏、乏力、腹胀、腹泻等,曾于院外自服中、西成药治疗(具体不详),无显效。入院前3小时突然出现右下腹剧痛,不能耐受,伴有恶心、呕吐。查体见患者体温36.4℃,血压108/68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脉搏细弱,腹肌紧张,全腹有压痛,尤以右下腹为甚。辅查结果:WBC28.6×109/L,中性为0.92。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胆囊炎穿孔
    • B、胃十二肠穿孔
    • C、伤寒并发肠穿孔
    • D、急性胰腺炎
    • E、阿米巴痢疾并发肠穿孔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患者,女,43岁,以“发热、腹痛、腹泻3天”为主诉入院,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余次,体温39.3℃,左下腹压痛明显。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行哪项检查()。

    • A、粪培养
    • B、尿培养
    • C、血培养
    • D、咽培养
    • E、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多选题
    患者青年女性,22岁,发热,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患者,女性,WBC12.9×109/L,临床考虑为急性阑尾炎,做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

    与右附件疾病相鉴别

    B

    只需要使用高频探头扫查

    C

    观察有无淋巴结肿大

    D

    观察有无积液

    E

    观察周围肠管是否扩张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女性,26岁。分娩半月后出现发热,右下腹和脐周隐痛,伴腹泻,黄色糊状大便,每日2~3次,持续一月。查体发现右下腹压痛及肿块。白细胞9.0×10/L。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盲肠肿瘤

    B

    阑尾脓肿

    C

    产后盆腔感染

    D

    回盲部结核

    E

    伤寒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每日腹泻5次,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患者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所应做的最恰当细菌培养是()
    A

    血培养

    B

    骨髓培养

    C

    粪便培养

    D

    尿培养

    E

    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正确答案: C
    解析: 伤寒发病的第1~2周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80%~90%以上,以后逐渐下降;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长,特别对于已用抗生素治疗者。本例患者入院前已用抗生素治疗,且发病时间3周余,建议做骨髓培养。其他细菌培养方式不适合本病例。

  • 第12题:

    单选题
    病人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有腹泻,每日5次,有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病人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所需做得最恰当的细菌培养是()
    A

    血培养

    B

    骨髓培养

    C

    粪便培养

    D

    尿培养

    E

    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正确答案: D
    解析: 伤寒发病的第1~2周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80%~90%以上,以后逐渐下降;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长,特别对于已用抗生素治疗者。本例病人入院前已用抗生素治疗,且发病时间3周余,建议做骨髓培养。其他细菌培养方式不适合本病例。

  • 第13题:

    患者女性,35岁。右下腹痛,有腹膜刺激征象,发热,体温39.5℃,入院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出现的顺序一般是
    A.恶心→低烧→右下腹痛
    B.先上腹痛→恶心或呕吐→右下腹痛
    C.先呕吐→随即发热,腹痛
    D.先低烧→几小时后有右下腹痛,呕吐
    E.没有明确顺序

    答案:B
    解析: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一般可以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 第14题:

    患者,男性,60岁。反复脓血便5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粪便细菌培养阴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溃疡性结肠炎
    B:结肠癌
    C:Crohn病
    D:肠结核
    E:胃癌

    答案:A
    解析:
    患者反复脓血便5年余,伴腹痛,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每日腹泻4~5次,查体左下腹有压痛,便细菌培养阴性,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特点。

  • 第15题:

    女性,26岁。分娩半月后出现发热,右下腹和脐周隐痛,伴腹泻,黄色糊状大便,每日2~3次,持续一月。查体发现右下腹压痛及肿块。白细胞9.0×10/L。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盲肠肿瘤

    B阑尾脓肿

    C产后盆腔感染

    D回盲部结核

    E伤寒


    D

  • 第16题:

    男,40岁,因发热、腹痛、腹泻5天住院,腹泻每天十余次,初为稀水便、4天后腹泻血性便,伴有下腹疼痛。病前有食用生肉史。体检:体温39℃,脉搏11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65mmHg,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WBC12×109/L,N0.80;粪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细菌感染性腹泻
    • B、病毒性肠炎
    • C、秋季腹泻
    • D、急性胃肠炎
    • E、伤寒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病人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有腹泻,每日5次,有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病人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所需做得最恰当的细菌培养是()

    • A、血培养
    • B、骨髓培养
    • C、粪便培养
    • D、尿培养
    • E、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男性,40岁,渔民.因发热1周伴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每日3~4次,稀便有黏冻,村卫生室给服氯霉素5天,患者热退,症状好转,继续工作,2周后再次发热,体温39℃,抽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痊愈,患者病后可获得()

    • A、暂时免疫
    • B、对伤寒有持久性免疫
    • C、有一定免疫力
    • D、无免疫力,可再次患伤寒
    • E、对伤寒与副伤寒均有免疫力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患者,女,43岁,以“发热、腹痛、腹泻3天”为主诉入院,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余次,体温39.3℃,左下腹压痛明显。经检查患者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护士为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及时送检含黏液脓血的大便标本
    • B、卧床休息
    • C、保持肛周清洁
    • D、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排骨汤
    • E、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应洗手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17岁,2天前曾在路边吃烤串。今日起畏寒、发热,并腹痛、腹泻、下坠感,大便每日5~6次,带黏液。查体:体温39℃,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对临床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

    血常规

    B

    尿常规

    C

    便常规

    D

    血培养

    E

    便培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患者,女,43岁,以“发热、腹痛、腹泻3天”为主诉入院,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余次,体温39.3℃,左下腹压痛明显。经检查患者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护士为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A

    及时送检含黏液脓血的大便标本

    B

    卧床休息

    C

    保持肛周清洁

    D

    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排骨汤

    E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应洗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患者,女,43岁,以“发热、腹痛、腹泻3天”为主诉入院,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余次,体温39.3℃,左下腹压痛明显。为明确诊断,该患者应进行哪项检查()。
    A

    粪培养

    B

    尿培养

    C

    血培养

    D

    咽培养

    E

    肥达反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36岁。主因发热3周余,体温维持在39~39.5℃,有腹泻,每日5次,有右下腹压痛,临床诊断考虑为伤寒。患者自述入院前于当地医院应用过抗生素,种类不详。若想确诊,最恰当的细菌培养是()
    A

    血培养

    B

    骨髓培养

    C

    粪便培养

    D

    尿培养

    E

    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液培养


    正确答案: C
    解析: 伤寒发病的第1~2周血培养阳性率可高达80%~90%以上,以后逐渐下降;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长,特别对于已用抗生素治疗者。本例患者入院前已用抗生素治疗,且发病时间3周余,建议做骨髓培养。其他细菌培养方式不适合本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