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面往下二者之比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从地面往下二者之比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少
从地面5m以下二者之比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增加
从地面5m以下二者之比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某建筑物基础埋深2.0m,场地中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
第7题:
土层的地质年代
土的组成
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
场地土的类型
第8题: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
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
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不液化
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0m,地下水位埋深为2.0m,基础埋深为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第9题:
液化土层
非液化土层
处于临界状态
不能判定
第10题:
Ⅰ、Ⅱ
Ⅲ、Ⅳ
Ⅰ、Ⅱ、Ⅴ
Ⅲ、Ⅳ、Ⅴ
第11题:
场地覆盖层厚度,是指地表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或坚硬土顶面的距离
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场地土类型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来划分
采用桩基础或深基础时,可改变建筑场地类别
在公路工程中当d0v>20m时,应按自地表起20m范围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来确定场地土类型
第12题:
液化
不液化
不能判定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
第18题:
拟在8度烈度场地建一桥墩,基础埋深2.0m,场地覆盖土层为20m,地质年代均为Q4,地表下为5.0m的新近沉积非液化黏性土层,其下为15m的松散粉砂,地下水埋深dw=5.0m。 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列式说明本场地地表下20m范围土体各点σ0/σe,下述()是正确的。
第19题: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设防烈度为9度,判为不液化
8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应判为液化
7度烈度区中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时,可判为不液化
8度烈度时粉土场地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为6.8m,地下水位埋深2.0m,基础埋深1.5m,该场地应考虑液化影响
第20题:
0.100,0.180
0.125,0.160
0.150,0.140
0.175,0.120
第21题:
液化
不液化
不确定
部分液化
第22题:
0.2
0.4
0.6
0.8
第23题:
不能排除液化
不液化
部分液化
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