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能牢固地结成整体,当构件承受外荷载时,钢筋和相邻混凝土具有相同变形而共同工作,两者不致产生相对滑动。此外,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又接近相等,当温度变化时,这两种材料不致产生相对的温度变形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结合;混凝土对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避免钢筋过早锈蚀,提高耐久性。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钢筋、混凝土为什么能一起受力?”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商品混凝土为什么能长期共同工作?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钢筋和商品混凝土能长期共同工作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上:钢筋和商品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力、钢筋和商品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大致相同、商品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强度高、塑性性能好、可焊性强、有可靠的粘结力。

  • 第2题:

    钢筋混凝土梁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是指()。

    • A、箍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 B、受力钢筋截面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 C、受力钢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 D、受力钢筋内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普通箍筋柱箍筋的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 A、为了在横向把纵向受力钢筋联系在一起;
    • B、缩小每根纵向钢筋的自由长度;
    • C、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
    • D、防止个别纵向钢筋外挠曲

    正确答案:C

  • 第4题:

    普通钢筋温凝土与混凝土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承受压力
    • B、能承受更大的拉力
    • C、不产生裂缝
    • D、混凝土不再受力

    正确答案:B

  • 第5题:

    钢筋混凝土梁中的纵向受力筋净距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正确答案:梁截面上边净距≥30mm且≥1.5d,梁截面下边净距≥25mm且≥d。便于混凝土的浇筑。

  • 第6题:

    问答题
    试分析素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在承载力和受力性能方面的差异。

    正确答案: 素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很低,变形发展不充分,属脆性破坏。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比素混凝土梁有很大的提高,在钢筋混凝土梁中,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钢筋的抗拉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在梁破坏前,其裂缝充分发展,变形明显增大,有明显的破坏预兆,属延性破坏,结构的受力特性得到显著改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钢筋混凝土板按受力类型可分为哪几种?其受力特征和钢筋布置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单向板:单向传递弯矩,单向配主钢筋,另一方向配分布钢筋。
    双向板:双向传递弯矩,双向配主钢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以简支梁为例,说明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受力性能的差异。

    正确答案: 素混凝土简支梁,跨中有集中荷载作用。梁跨中截面受拉,拉应力在荷载较小的情况下就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梁被拉断而破坏,是无明显预兆的脆性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配置受拉钢筋梁的受拉区还会开裂,但开裂后,出现裂缝,拉力由钢筋承担,直至钢筋屈服以后,受压区混凝土受压破坏而达到极限荷载,构件破坏。
    素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力特点是承受荷载较小,并且是脆性破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极限荷载明显提高,变形能力明显改善,并且是延性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受力钢筋的设计强度为什么应取屈服强度,而不取抗拉强度?

    正确答案: 从钢筋受拉的应力—应变图可知钢筋的应力到达屈服强度后,钢筋的变形就要增大,这时,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始终处于弹性变形范围内,由于钢材的弹性极限不容易准确测得,所以以容易测得而数值只稍高于弹性限度的屈服强度为依据,而不采用抗拉强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

    正确答案: 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正应力状态随着荷载的增大不仅有数量上的变化,而且有性质上的改变,即应力分布图形的改变。不同的受力阶段,中和轴的位置及内力偶臂是不同的。因此,无论压区混凝土的应力或是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不像弹性匀质材料梁那样完全与弯矩成比例。
    梁的大部分工作阶段中,受拉区混凝土已开裂。随着裂缝的开展,压区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以及粘结力的逐渐破坏,均使梁的刚度不断降低。因此梁的挠度、转角与弯矩的关系也不完全服从弹性匀质梁所具有的比例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长期共同工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能有机地结合并共同工作,一般是建立在以下三点基础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力;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大致相同;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钢筋混凝土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具有适当的屈强比;有足够的塑性;可焊性;低温性能;与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即是混凝土能包裹钢筋的厚度,没有严格的标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钢筋、混凝土为什么能一起受力?


    正确答案: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能牢固地结成整体,当构件承受外荷载时,钢筋和相邻混凝土具有相同变形而共同工作,两者不致产生相对滑动。此外,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又接近相等,当温度变化时,这两种材料不致产生相对的温度变形而破坏它们之间的结合;混凝土对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避免钢筋过早锈蚀,提高耐久性。

  • 第14题: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即是混凝土能包裹钢筋的厚度,没有严格的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钢筋混凝土板中配有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时,分布钢筋应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外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它们为什么能够联合在一起工作?


    正确答案: 钢筋混凝土构件浇完后,钢筋和混凝土发生了下面三种变化:(1)水泥结硬时在钢筋表面的胶着作用;(2)钢筋表面和混凝土的咬合作用;(3)混凝土结硬时的收缩作用,以上三点原因联合作用,使钢筋在混凝土中可靠的被包裹,共同发挥作用。

  • 第17题: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短向受力钢筋应放在长向受力钢筋的外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问答题
    为什么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弯矩能作塑性调幅?如何进行调幅?

    正确答案: 降低跨中弯矩。提高延性等。给一定系数的折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其组成材料(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为什么?

    正确答案: 钢筋混凝土对混凝土的要求:早期强度高,混凝土低收缩,低徐变,和易性好,强度适中。早期强度高为了提高施工进度,低收缩避免混凝土产生拉应力而开裂。和易性好便于施工,与钢筋共同作用。徐变会使构件变性增加,引起应力重分布。
    对钢筋的要求:强度高,有良好的塑性和可焊性,以适应变形,避免突然破坏,保证焊接接头性能,不产生裂纹及过大变形。良好的粘结性,为了与混凝土共同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混凝土构件中,为什么要加入钢筋?

    正确答案: 钢筋能够补偿混凝土拉力不足的缺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普通钢筋温凝土与混凝土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A

    能承受压力

    B

    能承受更大的拉力

    C

    不产生裂缝

    D

    混凝土不再受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在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中,临界斜裂缝形成以后,(1)为什么斜裂缝处纵筋应力σs会增大?(2)为什么斜裂缝上部受压区混凝土截面有很大的压应力和剪应力的集中?(3)为什么梁的受力有如一拉杆拱?

    正确答案: (1)临界斜裂缝出现前,与斜裂缝相交的a处的纵筋应力σs取决于Ma;形成临界斜裂缝后,a点的纵筋应力取决于斜裂缝上端b处的弯矩Mb。而Mb>Ma,因此斜裂缝使该处(a点)的纵筋应力σs增大。
    (2)斜裂缝出现后,斜裂缝处纵筋应力σs的增大,使裂缝延伸开展,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大,骨料咬合力减小,以致消失;同时由于销栓力的作用,沿纵筋上皮出现劈裂裂缝,使纵筋的销栓剪力急剧减小,最后全部剪力将由残留的受压区混凝面积负担。因而在斜裂缝上端混凝土截面上形成很大的剪应力和压应力的集中。
    (3)无腹筋梁的临界斜裂缝形成以后,荷载通过斜裂缝上部的混凝土传至支座,相当于拱体,纵筋相当于拉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一般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力钢筋、分布钢筋有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板中的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00、HRB335、HRBF335、
    RRB400钢筋。常用直径为6mm、8mm、10mm、12mm。板内受力钢筋不宜过大或过小。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间距为70-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间距为70-250mm,且小于等于1.5h。
    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6mm,分布钢筋的间距为200-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