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 过程性B 结果性C 阶段性D 发展性

题目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

过程性

B

结果性

C

阶段性

D

发展性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A 过程性B 结果性C 阶段性D 发展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_______。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______。


    答案:
    解析:
    认知规律,数学思想方法。

  • 第2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________和________;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阶段性。


    答案:
    解析:
    数量关系;变化规律。

  • 第3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当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一关系


    答案:
    解析: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 第4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具有( )。

    A、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B、实践性、普及性、选拔性
    C、基础性、实践性、选拔性
    D、实践性、普及性、发展性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课标的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内容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 第6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

    A、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
    B、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C、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13的发展
    D、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答案:C
    解析:
    选项C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发展性”的含义。

  •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联系的基本途径。


    答案:
    解析:
    【答案】数学;外部世界。

  • 第8题: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课程总体目标表现出的特点。


    正确答案: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单一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和体验性目标的融合;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 第9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总体目标是学生经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而学段目标是学生经历一个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要达成总体目标就需要用学段学段目标目标逐步落实。只有达成了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才会达成,那么对于身处不同学段的学生个体而言,他们需要达成的就是相应的学段目标,才能真正的完成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
    A

    总体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C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D

    过程性目标和学段目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故选C项。

  • 第11题:

    多选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A

    基础性

    B

    普及性

    C

    发展性

    D

    义务性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内涵的是(  )。
    A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

    B

    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C

    初中数学课程是为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生谋求明日的发展

    D

    数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正确答案: B
    解析:
    C项显然是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发展性”的含义。“基础性”的内涵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并为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 第13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______ 、_____ 。


    答案:
    解析:
    【答案】普及性,发展性。解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 第14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具有( )。


    A.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B.实践性、普及性、选拔性
    C.基础性、实践性、选拔性
    D.实践性、普及性、发展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初中数学课程性质的基础知识。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数学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 第15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


    答案:
    解析:
    全面、持续、和谐

  • 第1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1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标准包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 )。

    A、反思质疑
    B、坚持真理
    C、修正错误
    D、严谨求是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并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提出:“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 第1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当处理好“面向全 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一关系。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的内容。

  • 第19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 A、基础性
    • B、普及性
    • C、发展性
    • D、义务性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目标动词。
    A

    过程性

    B

    结果性

    C

    阶段性

    D

    发展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 第2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基础性

    B

    普及性

    C

    发展性

    D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高中数学课程除了应具有基础性,还要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的“核心概念”的是(  )。
    A

    数感

    B

    空间观念

    C

    数据分析观念

    D

    逻辑推理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的“数学课程核心概念”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不包括逻辑推理。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