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教学《滕王阁序》,教师将"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作为教学难点之一。下面对该教学难点分析正确的是()。
第5题:
下列做法中,属于把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有()。
第6题: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按要求加工并整理成册,运用PPT进行展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800字的作文,课外练笔至少1万字
教师灵活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文言文进行写作,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
第7题:
因击沛公于坐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请息交以绝游
求人可使报秦者
第8题:
为降虏于蛮夷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第9题:
教师要用学生的语言去讲授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定理进行概括归纳
教师要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去讲授
教师能用超出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词汇
第10题:
教师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教师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让学生试着翻译,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符合新课标的规定
第11题:
教师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并不是唯一答案,对文意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述.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
文意归纳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关注文本,并言之有理就可以鼓励
当课堂发生类似情况时,教师要予以正确指引,引导这位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理解
第12题:
教师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以批判视角阅读、理解国外倡导个性主义的文化经典
教师让学生自己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
教师展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样化评价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下列方法中教师可采用的较好一项是()
第16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与学生相互匹配是指()。
第17题: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第18题:
公将鼓之
温故而知新
既东封郑
渔人甚异之
第19题:
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20题:
教师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
教师不应该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让学生试着翻译,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把握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符合新课标的规定
第21题: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要求理解不准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
教师认为理解典故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认为理解典故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
第22题: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随文学习必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文本进行阐述、评价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23题: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如
以之兴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