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合作、探究
第1题:
第2题:
现代社会,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人对音乐风格的需求是不同的;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各有所爱。这说明()
第3题:
音乐欣赏的不同方式。
第4题:
音乐新课程对不同教学领域的音乐教学设计了()领域
第5题:
分析音乐作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作品的民族风格与表现手段即作品的体裁,节拍和()
第6题: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欣赏乐曲,恰当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下列哪项不属于音乐比较的方法?()
第7题:
在音乐作品中,同时出现不同的拍子叫()
第8题:
学生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中,如:“聆听不同题材、风格的《沂蒙山小调》,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形态,进而喜爱祖国的民间音乐艺术”,这种音乐目标的表述方式属于()。
第9题:
结果性目标方式
诊断性目标方式
操作性目标方式
体验性目标方式
第10题:
速度
力度
节奏
强弱
第11题:
高中音乐课程不需要关注情感,只注重知识
高中音乐课程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可以通过体验、探究、比较、合作等方式方法体现
高中音乐课要求学生能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第12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合作、探究
第13题: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
第14题:
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节奏和速度就占有不同的时间。节奏和速度的各种变化组合,音乐作品中的音程、和声、复调、曲式、织体等相互的运作形成了音乐的空间。这段话说的是音乐的()特征。
第15题:
“巴洛克”一词原意是()。
第16题:
儿童对各种不同的音乐舞蹈形式,内容有广泛的爱好,而且喜欢与他人分享观赏音乐舞蹈表演的快乐是音乐作品欣赏目的之一。
第17题:
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和()。
第18题:
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这属于高中音乐课程目标的()目标。
第19题:
以“春天”这个主题,音乐教师让学生们欣赏了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这体现了音乐比较中的()。
第20题:
“巴洛克”一词意味着()。
第21题:
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一种艺术潮流
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与当时人们的音乐欣赏习惯不同的新音乐风格
歌剧的诞生
第22题:
同类题材不同体裁乐曲的比较
同类体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比较
不同音乐风格的比较
同一作曲家不同作品的比较
第23题:
畸形的珍珠。
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一种新艺术潮流。
与当时人们的音乐欣赏习惯不同的新音乐风格。
歌剧的诞生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