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乐:通悦
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教授《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材”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假字的特点,特举了下列句子,其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第4题: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扁鹊应用的诊病方法是:()
第5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字”的现象。下列诗句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第6题:
学习完《扁鹊见蔡桓公》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汉语中的通假现象,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第7题:
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讲道,学习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忠臣劝谏君主的文章,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以下学生列出的作品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8题: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第9题: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第10题:
《谏逐客书》
《曹刿论战》
《冯谖客孟尝君》
《扁鹊见蔡桓公》
第11题:
扁鹊见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温故而知新。(《论语》)
第12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第13题:
第14题:
某教材设有“先秦诸子散文”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下列篇目中合适的一项是()。
第15题:
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第16题:
教师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要求学生举例说出同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作品。以下选项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第17题:
《韩非子》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病从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第18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第19题: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第20题:
第21题:
《扁鹊见蔡桓公》
《陌上桑》
《唐雎不辱使命》
《郑伯克段于鄢》
第22题: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第23题: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第24题:
温故而知新。(《论语》)(“旧知识”)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老朋友”)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原因”)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