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总结文言词汇中“通假字”的用法。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第4题:
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的是()。
第5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第6题: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第7题: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第8题: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第9题: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可随文学习必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文本进行阐述、评价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10题: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第11题:
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熟能生巧(《卖油翁》)
扑朔迷离(《黔之驴》)
第12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第13题:
第14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诗句中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第15题:
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通假字的特点和作用,下列不合适作为例句的是()。
第16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通假字”的现象。下列诗句没有包含“通假字”的是()。
第17题: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特殊句式中的省略句。下列语句中不是省略句的是()。
第18题:
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教学设计遵循了教材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规律
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19题: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过秦论》)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第20题: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
第21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第22题: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过秦论》)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第23题: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课文
教师让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
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