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承台底为液化土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结构,承台底为新近填土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承台底为正常固结黏性土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承台底为湿陷性土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的情况下桩基础可考虑承台效应。()
第6题:
对于摩擦型桩基,当承台为下列哪些类型时不宜考虑承台效应?()
第7题:
卵石层
新填土
可液化土
超固结土
第8题:
890
571
377
321
第9题:
Ⅰ、V
Ⅱ、V
Ⅲ、V
Ⅳ、V
第10题:
350kN
375kN
390kN
405KN
第11题:
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同时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桩周摩阻力
对一般浅埋承台,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
处于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非液化土填筑夯实
各类建筑的低承台桩基,都应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第12题:
对于低承台桩基,桩顶处水平抗力系数为零
忽略桩身、承台、地下墙体侧面与土之间的黏着力和摩擦力对抵抗水平力的作用
将土体视为弹性介质,其水平抗力系数随深度不变为常数
桩顶与承台铰接,承台的刚度与桩身刚度相同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现有以下桩基情况:Ⅰ.桩数n≤3的端承桩;Ⅱ.桩数n≤3的非端承桩;Ⅲ.桩数n>3的端承桩;Ⅳ.桩数n>3的非端承桩;Ⅴ.承台底面以下不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高灵敏度软土、久固结土、新填土。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群桩基础在()的组合情况下,方可考虑承台底土阻力。()
第17题:
现有以下桩基情况:Ⅰ.桩数n≤3的端承桩;Ⅱ,桩数n≤3的非端承桩;Ⅲ,桩数n>3的端承桩;Ⅳ.桩数n>3的非端承桩;Ⅴ.承台底面以下不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高灵敏度软土、久固结土、新填土。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群桩基础在()的组合情况下,方可考虑承台底土阻力。()
第18题:
对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进行抗震验算时,下述()不正确。()
第19题:
受较大水平力及8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的高承台桩基在计算各基桩的作用效应和桩身内力时,可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与基桩共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
位于6度和6度以上抗震设防区和其他受较大水平力的高大建筑物,当其桩基承台刚度较大或由于上部结构与承台的协同作用能增强承台的刚度时,计算各基桩的作用效应和桩身内力时,可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与基桩共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将土体视为弹性变形介质,其水平抗力系数随深度线性增加(m法),地面处为0。对于低承台桩基,在计算基桩时,假定桩顶标高处的水平抗力系数为5并随深度减小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当桩顶与承台刚性连接(固接)时,承台的刚度视为无穷大
第20题:
Ⅰ、Ⅴ
Ⅱ、Ⅴ
Ⅲ、Ⅴ
Ⅳ、Ⅴ
第21题:
各类建筑都应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
不宜计入承台周围土的抗力
处于液化土中的桩基承台周围,宜用非液化土填筑夯实
桩承受全部地震作用,桩承载力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桩周摩阻力
第22题:
多层民用建筑,框架结构,端承桩承台底面以下为可塑黏性土和中密砂土,无其他软土层
多层民用建筑,框架结构,桩数为3根的非端承桩基,承台下不存在高压缩性土层
工业建筑,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桩基,承受经常出现的较大的动力作用,承台下存在高压缩性的土层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好,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桩基,承台底面以下依次为非饱和黏性土和稍密以上的中、粗砂
第23题: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单桩水平向承载力特征值可以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
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共同承担
当承台周围回填土夯实度满足要求时,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与承台正面土及承台底面与地基土间的摩擦力三者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