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组成的地基
软弱地基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对荷载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宜先建轻低部分,后建重高部分
活荷载较大的构筑物,使用初期应根据沉降情况控制加载速率
第1题:
第2题: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时,常采用()。
第3题:
从下列基础形式中找出适于软弱地基基础()
第4题: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第5题:
验算地基沉降时,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6题:
对于换填垫层法,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7题:
护面墙基础应置于可靠地基上,对于别软弱段落,不能采用拱形结构跨过。()
第8题:
地基基础荷载计算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下卧层顶面的压力为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值之和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只进行深度修正,不进行宽度修正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宜采用角点法计算求得
第9题:
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桩基础
箱型基础
第10题:
条形基础
箱形基础
独立基础
桩基础
第11题:
软弱地基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组成的地基
软弱地基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作用
对荷载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宜先建轻低部分,后建重高部分
活荷载较大的构筑物,使用初期应根据沉降情况控制加载速率
第12题: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丙级建筑物可不做变形验算
存在偏心荷载的软弱地基上的丙级建筑物,应进行变形验算
第13题:
第14题:
关于软弱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5题:
验算地基软弱下卧层时,确定地基压力扩散角θ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第16题:
验算地基受力层范围内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时,下述说法中()选项不正确。()
第17题:
下列关于房屋基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下述()选项说法不正确。()
第19题:
地基处理
工程地质
基础工程
地基加固
第20题:
当Z/b在0.25~0.5之间时,上层土与下层土的压缩模量比值越大应力扩散角越大
θ角与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Z与基础宽度b的比值呈线性关系
当Z/b<0.25时,取θ=0
当Z/b>0.5时,取Z/b=0.5
第21题:
柔性基础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受压、受拉较低的基础
箱形基础对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软弱地基尤为合适
筏板基础适用于地基土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桩基础不适宜在天然地基上作浅基础
第22题: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
垫层厚度越大,垫层底面处软土层的地基承载力越大(受深度修正影响),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垫层厚度越大,基底附加应力在垫层中扩散的范围越大,使附加应力减小
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的和不得大于底面处软土层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第23题:
这时地基中的垂直附加应力值小于均质地基中的垂直附加应力
应力扩散现象与上下土层的变形模量及泊松比有关
应力扩散现象与基础宽度及上层硬土的厚度有关
双层地基中应力扩散现象是指地基中垂直附加应力值小于基底附加压力的现象
第24题:
对淤泥及淤泥质土,宜尽量用其上覆较好土层做持力层
对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
对杂填土地基可采用机械压实或夯实方法处理
在堆载预压处理厚层淤泥时,预压荷载应足够大,从而能加速固结并减少预压固结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