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身体、受用、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相关问题
  • 第1题:

    送造粒前为什么要关小LV09501?


    正确答案: 送造粒时因造粒喷头突然带上负荷,转速有瞬时下降的过程,同时喷头是冷的,刚进料时必然有部分孔堵塞,如LV09501开得过大,送造粒的负荷过大,会造成喷头溢满。

  • 第2题:

    同样是生起嗔恨心,为什么有些论典说能摧毁千劫的善根,有些说能摧毁百劫的善根?


    正确答案:根据萨迦派果仁巴尊者的观点,两者都是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下地菩萨对上地菩萨生嗔恨心,如资粮道的菩萨对加行道的菩萨生嗔恨心,就能摧毁千劫福德;反之,如果上地菩萨对下地菩萨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宗喀巴大师也在相关论典中说,发菩提心的人若对发菩提心的人生嗔恨心,就会摧毁千劫福德;若对没有发心的凡夫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还有论师说,此二者之差异是因为所引经典不同,《入中论》根据《文殊游舞经》,经中云:“文殊,所谓嗔心,能毁百劫所积之善。”而《入菩萨行论》的依据是《宝积经》,此经中说: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善。

  • 第3题:

    为什么要放下过去所造业的包袱?


    正确答案: 我们不否认过去,但是总在一直追悔过去,就会没完没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整个的果是呈现在现在、当下。不管过去加加减减的成绩怎么样,现在的总成绩(你的长相、你的福报)就在现在、当下,所能掌握的是从现在开始。对过去有意无意中所伤害的众生,在无明中所造的业,要有惭愧心,最好的一种回馈众生,弥补过失的方式是,尽快迈向解脱。

  • 第4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
    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 第5题:

    为什么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平时积累的念佛、放生等善根就永不会穷尽?请结合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世间上的随福德分善根、小乘的随解脱分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生完一次果后就会枯干,没有再生果的机会,但大乘菩提心的善根就像天界或劫初时的如意树一样,果实会一直不断地产生,用之不尽,且越享用越增长。无论积累何种善根,若以菩提心来摄持,所行持的善法均成为菩提之因,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大海未干之前,此水滴也不会干涸,所以这个善根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不会耗尽的。

  • 第6题:

    所作善根为什么要回向无上菩提?


    正确答案: 可以保持自己的功德善根不毁坏,乃至得菩提之前,这个善根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增长,《妙臂请问经》中说:“回向后的善根,永远也不会失毁,犹如大海与盐味无二无别,回向后的善根与如来的智慧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应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在回向的时候,一定要发愿: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安宁!

  • 第7题:

    佛陀圆满了一切功德,完全断尽了贪心,为什么还需要我们的供养?


    正确答案: 诸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财物,我们进行供养,佛菩萨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因为他们已圆满了一切功德,不需要这些。那为什么还要供养呢?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可以断除自相续中的吝啬心和贪心,另一方面,依靠这种方式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等殊胜对境,能很快圆满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 第8题:

    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绿色照明?


    正确答案: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改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确立的发展战略。绿色照明的宗旨是提高照明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施绿色照明正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1.实施绿色照明是节电大计。我国照明用电大体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3%,目前已达到每年3000多亿KW/h,约为3个三峡电站总发电量,且不断增长。据统计,1996-2005年全国绿色照明工程已累计节电590亿KW/h。按照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计划,2001-2010年间将累计节电1033亿KW/h,实现照明节能10%。
    2.实施绿色照明的环保大计。大家都知道,电是通过发电厂发出的,再通过输电线路长途输送才到达用户。对用户,电被看作一个清洁能源,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而实际上电是一种二次能源,它必须消耗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等)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方式才能获得。在我国,火力发电装机容量约占总装机容量的75%,并且主要是以煤炭为发电原料。用此方式,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污染物,造成我国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及粉尘污染。通过绿色照明工程,节约照明用电量,就可以相应减少发电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采用新型高效光源,还可减少灯管内汞的含量,减少破碎废弃照明产品向环境排放有毒物质,也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实施绿色照明,抑制光污染,可以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3.实施绿色照明是改善照明质量的大计。人类长期在自然光下生活,人眼对自然光的适应性好,自然光条件下的视觉灵敏度高于人工光5%-20%以上。实施绿色照明,充分利用天然光,采用高效优质的照明电器产品,有利于构建舒适、安全的光环境,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 第9题:

    问答题
    同样是生起嗔恨心,为什么有些论典说能摧毁千劫的善根,有些说能摧毁百劫的善根?

    正确答案: 根据萨迦派果仁巴尊者的观点,两者都是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下地菩萨对上地菩萨生嗔恨心,如资粮道的菩萨对加行道的菩萨生嗔恨心,就能摧毁千劫福德;反之,如果上地菩萨对下地菩萨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宗喀巴大师也在相关论典中说,发菩提心的人若对发菩提心的人生嗔恨心,就会摧毁千劫福德;若对没有发心的凡夫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还有论师说,此二者之差异是因为所引经典不同,《入中论》根据《文殊游舞经》,经中云:“文殊,所谓嗔心,能毁百劫所积之善。”而《入菩萨行论》的依据是《宝积经》,此经中说: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正确答案: 《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前面讲菩萨要全力摄受众生,这里又说要舍弃凡愚,前后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哪种误区?

    正确答案: 这并不矛盾。以前的高僧大德也讲得非常清楚,如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里说:“虽无力利他,彼意乐恒行,何者具彼心,彼实行利他。”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利他的能力,但若具足一颗纯洁的利他心,实际上已经利益众生了。我们作为凡夫人,直接利益众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多大乘教典中说,倘若自己的能力尚不具足,可以通过利他的发心来利益众生。
    当然,大家也不要认为只发心就行了,即使自己有能力、有机会,也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是不应理的。假如会受到环境的污染,那可以暂时保护自己,但如果有了不为外境所扰的修证功德,度化众生义不容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有了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平时积累的念佛、放生等善根就永不会穷尽?请结合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世间上的随福德分善根、小乘的随解脱分善根就像芭蕉树一样,生完一次果后就会枯干,没有再生果的机会,但大乘菩提心的善根就像天界或劫初时的如意树一样,果实会一直不断地产生,用之不尽,且越享用越增长。无论积累何种善根,若以菩提心来摄持,所行持的善法均成为菩提之因,如一滴水融入大海,大海未干之前,此水滴也不会干涸,所以这个善根直至成佛之前都是不会耗尽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确答案:①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③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 第14题:

    前面讲菩萨要全力摄受众生,这里又说要舍弃凡愚,前后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避免哪种误区?


    正确答案: 这并不矛盾。以前的高僧大德也讲得非常清楚,如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里说:“虽无力利他,彼意乐恒行,何者具彼心,彼实行利他。”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利他的能力,但若具足一颗纯洁的利他心,实际上已经利益众生了。我们作为凡夫人,直接利益众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多大乘教典中说,倘若自己的能力尚不具足,可以通过利他的发心来利益众生。
    当然,大家也不要认为只发心就行了,即使自己有能力、有机会,也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是不应理的。假如会受到环境的污染,那可以暂时保护自己,但如果有了不为外境所扰的修证功德,度化众生义不容辞。

  • 第15题:

    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身体、受用、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


    正确答案: 原因有二:
    1)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我执与我所执,从而显露出心的光明本体,也即舍弃此三者,能脱离轮回、获得涅槃。
    2)“死时既须舍”。死时身体、受用都会舍弃,还不如现在就布施给众生,如此一来,不但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自己也可依此迅速积累成佛的资粮,如龙猛菩萨说:“菩萨若能舍一切,功德如同虚空一样无边无际。”

  • 第16题:

    我们平时的行为为什么要保持寂静?


    正确答案: 1)从一些细小行为上,能反应出一个人的修行好坏。2)生活在大众中的修行人,行为一定要保持寂静,以防对他人产生干扰。3)如果经常能保持寂静的威仪,对修观自心也有极大帮助。4)行为调柔寂静,不但对自相续有很大帮助,也能感化世上许多不信佛教的人。

  • 第17题:

    我们为什么要回向?诸佛菩萨的一切回向可以包括在什么当中?


    正确答案: 《宝箧经》中讲,如果没有回向,一旦相续中生起恶念,这些善根很容易被摧毁。又《极乐愿文大疏》中言:“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其中就讲到不回向是灭善根的一个因。上师如意宝也说过:“我们所做的善根一定要回向,否则一刹那的嗔念就会毁坏所有的善根。如果立即回向于菩提,乃至获得佛果之前,这些善根永远也不会耗尽,并且蒸蒸日上、不断增长。”关于此点,《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可包括在《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当中,这十大愿归纳起来,就是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快乐。

  • 第18题:

    《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不矛盾。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也为了断除自己的贪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身体欣然布施给一切众生。但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在修法上暂时用得上这个身体,那就要保护它,但目的为了众生,这也是我们修持佛法的宗旨。因此,从利他的角度来讲,身体一定要布施给众生,但为了修持佛法,我们也应该保护它,用两个侧面来解释就不会有矛盾。

  • 第19题: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工业产值?


    正确答案: (1)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工业部门的景气状况,工业生产数据稳步攀升表明经济处于上升期,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加,可最为原油、基本金属等工业原材料需求状况判断的重要依据;
    (2)该指标与实际GDP的计算密切相关,能够辅助判断整体经济状况。高指标还可作为制造业就业,平均小时收入及个人收入等经济数据的先行指标。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放下过去所造业的包袱?

    正确答案: 我们不否认过去,但是总在一直追悔过去,就会没完没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整个的果是呈现在现在、当下。不管过去加加减减的成绩怎么样,现在的总成绩(你的长相、你的福报)就在现在、当下,所能掌握的是从现在开始。对过去有意无意中所伤害的众生,在无明中所造的业,要有惭愧心,最好的一种回馈众生,弥补过失的方式是,尽快迈向解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对诸佛菩萨供养身体?供养身体的方式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因为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我执一定要彻底断除,如果没有断除的话,始终都会依靠“自己”而造业。向殊胜的对境供养身体,能够减少我们相续中的我执,我执少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是很容易的。
    燃指供佛;在诸佛菩萨或者上师面前,诚心诚意将身口意全部供养;在心中发愿“我依靠这个不净躯体,从今以后乃至生生世世,都为佛教做事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舍弃身体、受用、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

    正确答案: 原因有二:
    1)为了断除自相续中的我执与我所执,从而显露出心的光明本体,也即舍弃此三者,能脱离轮回、获得涅槃。
    2)“死时既须舍”。死时身体、受用都会舍弃,还不如现在就布施给众生,如此一来,不但能饶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自己也可依此迅速积累成佛的资粮,如龙猛菩萨说:“菩萨若能舍一切,功德如同虚空一样无边无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

    正确答案: 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修行须发大愿,要成佛度众生,即不怕艰难困苦,勇猛精进,遇任何挫折也不会退失初心。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没有大愿,不做度众生的事,福德从何而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所作善根为什么要回向无上菩提?

    正确答案: 可以保持自己的功德善根不毁坏,乃至得菩提之前,这个善根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增长,《妙臂请问经》中说:“回向后的善根,永远也不会失毁,犹如大海与盐味无二无别,回向后的善根与如来的智慧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应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所有众生,在回向的时候,一定要发愿:愿佛法兴盛,众生获得安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