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社会工作者阿芳在帮助罪犯刘刚时,发现他自我评价低、依赖心强、拨一拨动一动、缺乏主动进取精神。这里体现了刘刚身上具有的特征是()。A 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B 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C 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D 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题目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阿芳在帮助罪犯刘刚时,发现他自我评价低、依赖心强、拨一拨动一动、缺乏主动进取精神。这里体现了刘刚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A

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

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

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

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更多“社会工作者阿芳在帮助罪犯刘刚时,发现他自我评价低、依赖心强、拨一拨动一动、缺乏主动进取精神。这里体现了刘刚身上具有的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通信企业安排刘刚10月3日加班, 则该通信企业应( ) 。

    A 、 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100%的工资报酬
    B 、 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C 、 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D 、 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答案:D
    解析:
    1O月3日是国家规定的法定休假日,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 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 第2题:

    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帮助罪犯小张时,发现小张他自我评价低、自卑感强、依赖心强、拨一拨动一动、缺乏主动进取精神。这里,体现了小张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A: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答案:A
    解析:
    考点: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 第3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帮助罪犯小张时,发现小张行为冲动,缺乏同情心,对人有敌意,不关心人,喜欢古怪不平常的事,不顾安危,喜欢恶作剧,适应环境不良,对小王的引导非常敏感且抱有很强的戒心。这里体现了小张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

    A.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刘刚的父母在4年前的汶川地震中去世,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临近高考了,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和游戏厅中,喜欢上网玩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 【问题】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社会工作者针对刘刚目前的困境,应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措施?


    正确答案: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2.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沉迷游戏、难以自拔的现状;
    (2)父母去世,外公外婆年纪较大,没有能力管教他;
    (3)刘刚在校表现不佳,学习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3.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措施:
    (1)个案辅导
    针对刘刚的成长经历和行为现状,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对刘刚进行个案辅导。在治疗技术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个案辅导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包括支持性技术、直接影响技术、讨论及描述与宣泄技术、反应性讨论技术在内的直接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者与刘刚初次会谈中,可以采用支持性技术,让刘刚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在接下来的关于亲子关系、学习等话题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强调和提议的技术帮助刘刚建立对家庭和学校的理性认识。当刘刚对社会工作者倾诉父母去世对他的影响和目前高考的压力时,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描述情绪,对他心中的痛苦表示理解。社会工作者运用反应性讨论技术可以帮助刘刚加深对自身行为模式和自我防卫机制的认知。
    (2)间接治疗。主要包括:①建立新的朋辈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大学生志愿者“陪护员”队伍,志愿者以
    陪护员身份与刘刚接触,与刘刚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实现对刘刚网络朋辈的有效替代,满足其情感交流和归属的需要。
    ②举办人际沟通训练。社会工作者可以推荐刘刚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小组。参加小组活动能使刘刚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得到很大改善。
    ③发展社区监督力量。由于刘刚的外公外婆年纪较大,直接由他们来进行教育不太现实。所以可以通过社区来发展监督力量注重对刘刚的教育和监督。
    ④进行学校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学校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或者减压训练活动,使刘刚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变。

  • 第5题:

    我国是谁最早发现了甲骨文?()

    • A、王懿荣
    • B、刘鄂
    • C、郭沫若
    • D、顾颉刚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王强(男)与刘芳(女)经人介绍相识,于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取名王小娟,现年11周岁。2004年夏天,王强与单位女同事张英的婚外恋情被刘芳发现,后来刘芳屡次去王强单位找张英理论,王强因此受到单位领导的批评教育。2006年12月,王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芳离婚,刘芳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2008年7月起,王强住到其姐姐处,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交给刘芳,刘芳母女勉强靠刘芳一人工资收入维持生活。 2009年5月,王强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刘芳提出,夫妻关系恶化是第三者张英勾引所致,只要排除张英干扰,双方有和好可能,故不能同意离婚。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仍各执己见。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刘芳目前所住房屋系王强父母在婚前为其购买的商品房。王强提出:离婚后刘芳应搬出该房;女儿王小娟由他抚养。但刘芳不同意王强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协议。 在夫妻分居期间,王强曾向他人借债5万元,资助他的胞弟王刚做生意;刘芳向其朋友借债2万元,用于女儿生病住院费用,以上经查证属实。 试就本案情节,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在刘芳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为什么?


    正确答案: 法院可以判决准予双方离婚;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应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双方离婚。

  • 第7题:

    变电站安排刘刚1月1日加班,变电站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刘刚报酬()。

    • A、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 B、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 C、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100%的工资报酬
    • D、支付不低于刘刚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中去世,刘刚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中,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 【问题】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在上述案例中,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社会工作者针对刘刚目前的困境,应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措施?

    正确答案: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2.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1)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2)父母去世,外公外婆年纪较大,没有能力管教他;(3)刘刚在校表现不佳,学习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3.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措施:(1)个案辅导。针对刘刚的成长经历和行为现状,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对刘刚进行个案辅导。在治疗技术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个案辅导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包括支持性技术、直接影响技术、讨论及描述与宣泄技术、反应性讨论技术在内的直接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者与刘刚初次会谈中,可以采用支持性技术,让刘刚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在接下来的关于亲子关系、学习等话题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强调和提议的技术帮助刘刚建立对家庭和学校的理性认识。当刘刚对社会工作者倾诉父母去世对他的影响和目前高考的压力时,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描述情绪,对他心中的痛苦表示理解。社会工作者运用反应性讨论技术可以帮助刘刚加深对自身行为模式和自我防卫机制的认知。(2)间接治疗。主要包括:一是建立新的朋辈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大学生志愿者"陪护员"队伍,志愿者以陪护员身份与刘刚接触,与刘刚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实现对刘刚网络朋辈的有效替代,满足其情感交流和归属的需要。二是举办人际沟通训练。社会工作者可以推荐刘刚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小组。参加小组活动能使刘刚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能得到很大改善。三是发展社区监督力量。由于刘刚的外公外婆年纪较大,直接由他们来进行教育不太现实。所以可以通过社区来发展监督力量注重对刘刚的教育和监督。四是进行学校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学校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或者减压训练活动,使刘刚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中去世,刘刚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中,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社会工作者针对刘刚目前的困境,应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措施?

    正确答案: 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措施:
    (1)个案辅导。针对刘刚的成长经历和行为现状,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对刘刚进行个案辅导。在治疗技术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个案辅导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包括支持性技术、直接影响技术、讨论及描述与宣泄技术、反应性讨论技术在内的直接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者与刘刚初次会谈中,可以采用支持性技术,让刘刚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在接下来的关于亲子关系、学习等话题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强调和提议的技术帮助刘刚建立对家庭和学校的理性认识。当刘刚对社会工作者倾诉父母去世对他的影响和目前高考的压力时,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描述情绪,对他心中的痛苦表示理解。社会工作者运用反应性讨论技术可以帮助刘刚加深对自身行为模式和自我防卫机制的认知。
    (2)间接治疗。主要包括:一是建立新的朋辈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大学生志愿者“陪护员”队伍,志愿者以陪护员身份与刘刚接触,与刘刚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实现对刘刚网络朋辈的有效替代,满足其情感交流和归属的需要。
    二是举办人际沟通训练。社会工作者可以推荐刘刚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小组。参加小组活动能使刘刚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能得到很大改善。
    三是发展社区监督力量。由于刘刚的外公外婆年纪较大,直接由他们来进行教育不太现实。所以可以通过社区来发展监督力量注重对刘刚的教育和监督。
    四是进行学校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学校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或者减压训练活动,使刘刚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帮助罪犯小张时,发现小张他行为冲动,缺乏同情心,对人抱敌意,不关心人,喜欢古怪不平常的事,不顾安危,喜恶作剧,适应环境不良,对小王的引导非常敏感且抱有很强的戒心。这里,体现了小张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A

    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

    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

    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

    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 第11题:

    单选题
    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帮助罪犯小刚时,发现小刚始终难以融入社会,他既不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人沟通,也不肯接受外界的信息,理解不到他人的关心或是好意,他似乎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体现了小刚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
    A

    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

    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

    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

    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罪犯小军因不堪忍受最近一连串发生的事情,而找到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小军说他自从被判了刑,妻子便以儿子在学校中受到歧视为由,要与他离婚;他的单位把他辞退了;老父亲听到消息大病了一场,朋友也都不愿意借钱给他……这里,体现了小军身上目前具有的特征是()。
    A

    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

    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

    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

    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帮助罪犯小张时,发现小张他行为冲动,缺乏同情心,对人抱敌意,不关心人,喜欢古怪不平常的事,不顾安危,喜恶作剧,适应环境不良,对小王的引导非常敏感且抱有很强的戒心。这里,体现了小张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A: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答案:B
    解析:
    考点: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 第14题:

    矫正社会工作者小王,在帮助罪犯小刚时,发现小刚他始终难以融入社会,他既不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人沟通;也不肯接受外界的信息,理解不到他人的关心或是好意;他似乎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体现了小刚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

    A.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答案:C
    解析:
    考点: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许多罪犯之所以犯罪,是因为其社会化进程受阻,社会功能严重缺失。一旦被判定有罪并被处以刑罚,由于刑罚措施本身具有的隔绝功能,加之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以及罪犯的自 我封闭,服务对象往往处于与社会严重脱节的境况。这种社会特征不利于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修复和重建。

  • 第15题:

    王强(男)与刘芳(女)经人介绍相识,于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取名王小娟,现年11周岁。2004年夏天,王强与单位女同事张英的婚外恋情被刘芳发现,后来刘芳屡次去王强单位找张英理论,王强因此受到单位领导的批评教育。2006年12月,王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芳离婚,刘芳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2008年7月起,王强住到其姐姐处,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交给刘芳,刘芳母女勉强靠刘芳一人工资收入维持生活。 2009年5月,王强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刘芳提出,夫妻关系恶化是第三者张英勾引所致,只要排除张英干扰,双方有和好可能,故不能同意离婚。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仍各执己见。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刘芳目前所住房屋系王强父母在婚前为其购买的商品房。王强提出:离婚后刘芳应搬出该房;女儿王小娟由他抚养。但刘芳不同意王强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协议。 在夫妻分居期间,王强曾向他人借债5万元,资助他的胞弟王刚做生意;刘芳向其朋友借债2万元,用于女儿生病住院费用,以上经查证属实。 试就本案情节,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如判决双方离婚,王小娟由何方抚养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 离婚后女儿王小娟应由刘芳抚养为宜。因为女儿随母亲生活时间较长,且母亲为无过错方,随其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但王小娟已满10岁,离婚后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还应考虑女儿王小娟本人的意见。

  • 第16题:

    我国()最早发现了甲骨文。

    • A、王懿荣
    • B、刘鄂
    • C、郭沫若
    • D、顾颉刚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中去世,刘刚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中,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在上述案例中,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
    (2)父母去世,外公外婆年纪较大,没有能力管教他;
    (3)刘刚在校表现不佳,学习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 第18题:

    英语六级考试结束后,关于王刚、刘超二人是否能通过考试,宿舍同学有如下讨论: 王刚说:或者我能通过,或者刘超能通过,或者我和刘超都能通过。李强说:王刚一定能通过。 杨帆说:刘超能通过。 赵进说:王刚没有可能通过。 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四人的话有两人说的是真的,两人说的是假的。 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

    • A、王刚、刘超都通过了 
    • B、王刚、刘超都没通过 
    • C、王刚通过了,刘超没通过 
    • D、刘超通过了,王刚没通过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王强(男)与刘芳(女)经人介绍相识,于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取名王小娟,现年11周岁。2004年夏天,王强与单位女同事张英的婚外恋情被刘芳发现,后来刘芳屡次去王强单位找张英理论,王强因此受到单位领导的批评教育。2006年12月,王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芳离婚,刘芳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2008年7月起,王强住到其姐姐处,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交给刘芳,刘芳母女勉强靠刘芳一人工资收入维持生活。 2009年5月,王强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刘芳提出,夫妻关系恶化是第三者张英勾引所致,只要排除张英干扰,双方有和好可能,故不能同意离婚。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仍各执己见。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刘芳目前所住房屋系王强父母在婚前为其购买的商品房。王强提出:离婚后刘芳应搬出该房;女儿王小娟由他抚养。但刘芳不同意王强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协议。 在夫妻分居期间,王强曾向他人借债5万元,资助他的胞弟王刚做生意;刘芳向其朋友借债2万元,用于女儿生病住院费用,以上经查证属实。 试就本案情节,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对王强父母婚前为其购买的商品房,离婚时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由于房屋是王强的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应归王强所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中去世,刘刚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中,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在上述案例中,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正确答案: 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
    (2)父母去世,外公外婆年纪较大,没有能力管教他;
    (3)刘刚在校表现不佳,学习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王强(男)与刘芳(女)经人介绍相识,于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取名王小娟,现年11周岁。2004年夏天.王强与单住女同事张荚的婚外恋情被刘芳发现,后来刘芳屡次去王强单位找张英理论,王强因此受到单住领导的批评教育。2006年12月,王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芳离婚,刘芳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2008年7月起,王强住到其姐姐处,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交给刘芳,刘芳母女勉强靠刘芳一人工资收入维持生活。  2009年5月,王强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刘芳提出,夫妻关系恶化是第三者张英勾引所致,只要排除张英干扰,双方有和好可能,故不能同意离婚,经法院;次调解,双方仍各执己见。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刘芳目前所住房屋系王强父母在婚前为其购买的商品房。王强提出:离婚后刘芳应搬出该房;女儿王小娟由他抚养。但刘芳不同意王强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选成协议。  在夫妻分居期间,王强曾向他人借债5万元,资助他的胞弟王刚做生意;刘芳向其朋友借债2万元,用于女儿生痛住院费用,以上经查证属实。  试就本案情节,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刘芳坚持不离婚的情况下,法院可否判决双方离婚?为什么?  (2)如判决双方离婚,王小娟由何方抚养为宜?为什么?  (3)对王强父母婚前为其购买的商品房,离婚时如何处理?  (4)王强、刘芳各自所借之债如何定性与清偿?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中去世,刘刚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最近一段时间,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中,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阿芳在帮助罪犯刘刚时,发现他自我评价低、依赖心强、拨一拨动一动、缺乏主动进取精神。这里体现了刘刚身上具有的特征是()。
    A

    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B

    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C

    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D

    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王强(男)与刘芳(女)经人介绍相识,于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双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取名王小娟,现年11周岁。2004年夏天,王强与单位女同事张英的婚外恋情被刘芳发现,后来刘芳屡次去王强单位找张英理论,王强因此受到单位领导的批评教育。2006年12月,王强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刘芳离婚,刘芳虑及女儿年幼,且双方婚姻基础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坚决不同意离婚。据此,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但此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经常争吵不休。2008年7月起,王强住到其姐姐处,不再回家,每月工资也不再交给刘芳,刘芳母女勉强靠刘芳一人工资收入维持生活。 2009年5月,王强再次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刘芳提出,夫妻关系恶化是第三者张英勾引所致,只要排除张英干扰,双方有和好可能,故不能同意离婚。经法院多次调解,双方仍各执己见。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刘芳目前所住房屋系王强父母在婚前为其购买的商品房。王强提出:离婚后刘芳应搬出该房;女儿王小娟由他抚养。但刘芳不同意王强提出的两项主张,坚决要求与女儿共同生活。对上述问题,双方无法达成协议。 在夫妻分居期间,王强曾向他人借债5万元,资助他的胞弟王刚做生意;刘芳向其朋友借债2万元,用于女儿生病住院费用,以上经查证属实。 试就本案情节,依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 王强、刘芳各自所借之债如何定性与清偿?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王强所欠债务为其个人债务。因为他未经刘芳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胞弟做生意而借贷,故应由其本人偿还。刘芳所欠为夫妻共同债务。因为她为履行女儿义务而借债,故应由双方以共同财产偿还,如该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