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第1题:
某年夏天,在广州市某街头,女子梁某手提一包前行,突然一辆摩托从梁某背后飞驰而来,摩托由赵某驾驶,李某手持一利刀乘坐其后,李某在摩托逼近梁某时,伸刀割断梁某的手提包的一根提带,便向前猛拽,梁某誓死护包,于是梁某在摩托的牵引下被拖行五米,李某心急,照梁某手上狠下一刀,梁某的手提包被夺走,梁某起身而追,追行二十米,发现自己右手胳膊已不见,遂倒地。路人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等目睹全程,并未施救,10分钟后由一位中山大学一年级学生艾某拨打“110”后,梁某获救。对此,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些?
A、该事件反映出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的法律意识淡漠、道德良知丧失
B、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有拯救梁某的法律义务
C、李某和赵某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而非犯罪
D、艾某的行为是公民意识的体现
BC
【考点】本题的考点是法律意识和道德、法律义务、违法行为和犯罪。
【解析】见死不救对于没有特定互相救助义务的人(如父母子女、配偶等亲属)是违反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的行为,所以路人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并没有拯救梁某的法律义务,故B项表述错误。广义的违法,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狭义的违反,也可以称为一般侵权行为,包括民事侵权行为和行政侵权行为。本题中赵某和李某的行为明显有可能是共同犯罪,(若不考虑李某的后续行为)他们俩至少在抢夺罪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很明显C项的表述是错误,他们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C项应当入选。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在该事件中对于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无动于衷,冷漠旁观,是对社会、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道德在本质上是良心和信念的自由,因而在强制力上是内在的,见人有难从而进行尽力的援助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王某、黄某、夏某、上官某从自己私人利益出发,不对梁某进行有效的营救,是背离社会公德的,是道德良知的丧失,A项表述正确,不应当选择。艾某在发现梁某受伤后,拨打代表公权力的“110”对梁某进行拯救,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良好行为,是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表率,体现了参与社会、维护社会的公民意识,D项表述也是正确的,不应入选。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梁某为防止自己瓜地里的瓜被盗,在瓜地的周围拉上电网,天黑时便通上高压电,一日晚,将来偷瓜的卢某父子电死。梁某的行为构成()
第8题:
2008年5月20日,梁某在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内,趁无人之机,先后从五层至十二层的消防箱内盗窃消防水枪20个、消防栓接口35个、铜质减压孔板6个,价值人民币2150元。被小区物业人员发现后,梁某持捡拾后变造的武警警官证冒充消防人员,并谎称检查消防器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第9题:
构成抢劫罪
构成抢夺罪
构成盗窃罪
构成侵占罪
第10题:
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
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第11题:
宋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其行为虽然造成了陈某的损害,但是在主观上没有过错
宋某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是宋某的车撞向陈某的车而造成车严重损坏
宋某对陈某进行赔偿后,可以向梁某追偿
陈某的损失只能由宋某赔偿,梁某对此不负责任,因为梁某直接撞上的是宋某的
第12题:
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第13题:
张某出于报复动机将赵某打成重伤,发现赵某丧失知觉后,临时起意拿走了赵某的钱包,钱包里有1万元现金,张某将其占为己有。关于张某取财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抢夺罪
C.构成盗窃罪
D.构成侵占罪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梁某在某国有公司任行政办公室主任,通过该国有公司的集体研究,由梁某负责销售该公司开发的某大厦的商品房。梁某在没有违反公司规定的最低销售价格的前提下,隐瞒实际的售房价格,占有售房合同价和实际售房价的差额价款,共计25万元。如何评价梁某的行为?( )
第19题:
某男梁某和某女李某恋爱,后因性格不合,李某提出分手。梁某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伺机报复李某。梁某根据书上的提示,用玻璃瓶自制了两个爆炸装置,准备将李某炸伤。在实施之前,他的朋友跟他说:“你不能胡来。”他说:“这我知道,我只不过想吓唬吓唬她。”然后他骑车到李某家,在离李某家房子一米五远的地方,把这两个炸药瓶埋下去。梁某看到李某出门,立即引爆装置,地上炸了一个小土坑,李某重伤。请问本案中梁某的行为构成()。
第20题:
下列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有
第21题:
梁某的妻子
梁某的老父亲
梁某的小儿子
梁某的多年好友金某
第22题:
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
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第23题:
梁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梁某的行为构成变造武装部队证件罪
梁某应当数罪并罚
在案发后,梁某如果能够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酌情予以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