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年通过的。A 1954B 1975C 1978D 1982

题目
单选题
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年通过的。
A

1954

B

1975

C

1978

D

1982


相似考题
更多“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年通过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多选题
    孙某为某行政机关的聘任制公务员,双方签订聘任合同。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对孙某的聘任须按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程序进行公开招聘

    B

    该机关应按照《公务员法》和聘任合同对孙某进行管理

    C

    对孙某的工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

    D

    如孙某与该机关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项,《公务员法》第101条第1款规定,机关聘任公务员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因此,在本案中,对于孙某的聘任既可以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进行公开招聘,也可以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B项,《公务员法》第104条规定,机关依据本法聘任合同对所聘公务员进行管理。因此,该机关应按照《公务员法》和聘任合同对孙某进行管理。
    C项,《公务员法》第103条第3款规定,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因此,对孙某的工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
    D项,《公务员法》第105条第1款规定,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申请仲裁。因此,如孙某与该机关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可以申请仲裁。

  • 第2题:

    判断题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中有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需要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多选题
    关于甲投案以及乙归案后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
    A

    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案,不应认定为自首

    B

    甲提供线索致使乙被抓获的行为属于立功

    C

    乙对贩卖毒品罪成立自首

    D

    乙对行贿罪不成立自首


    正确答案: B,A
    解析: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即自首对于动机并无限制,只要符合自动投案的条件,仍然可以成立自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及《刑法》第68条第1款,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①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②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④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⑤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A项,甲虽然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案,但是从一般自首的构成要件来看,其构成一般自首
    B项,甲在投案自首以后,提供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乙捉拿归案,该行为成立立功
    CD两项,乙在归案后交代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就此罪成立自首。但行贿的犯罪事实司法机关已经掌握且是被动归案,因而不成立自首。

  • 第4题:

    判断题
    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人民法院决定是否赔偿,应当作出相应的判决或裁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检察官的刑事责任和纪律责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一或哪些?()
    A

    刑事责任与纪律责任的关系实质上是检察官因其行为构成犯罪,受到刑罚处罚后,是否应当给予纪律处分和给予何种纪律处分的问题

    B

    检察官因办理错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应当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C

    只有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才能给予开除处分

    D

    检察官的行为构成犯罪,但依法被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检察官凡因犯罪而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都应当给予开除处分。故意犯罪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同样给予开除处分。过失犯罪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本人政治上、工作上一贯表现较好,能认真检讨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不予开除,但必须给予撤职处分。所以C项不入选。ABD项都是正确的。

  • 第6题:

    不定项题
    田某,男,21周岁,因故意杀人被人民检察院起诉至某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作出判决后,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了上诉。在本案中,被告人田某提出:自己犯罪属一时激愤,现在非常后悔,他相信自己能够有机会报答社会,不会被判处死刑,因此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前途,希望人民法院不要公开审理此案,人民法院能否答应田某的请求?()
    A

    应当答应

    B

    不能答应

    C

    可以答应

    D

    可以答应田某不公开审理,但必须公开宣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休息权

    正确答案: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了保护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所享有的休息、休假和休养的权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某县县城"网吧、游戏厅一条街"上,有近百家网吧和游戏厅。许多中小学生一放学就前往玩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为此旷课和彻夜不归。对此,广大家长反映极大,强烈要求关闭这些网吧和游戏厅。2009年5月,县公安局和文化局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整治网吧和游戏厅"联合执法大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求所有经营者将已经取得的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消防许可证交由两局联合设立的执法办公室重新审核。在审核过程中,根据市公安局和市文化局联合下发的通知,对60余家经营场所面积没有达到100平方米的经营者的许可证,都以公安局和文化局共同署名的形式决定予以吊销。方某也因经营面积只有60平方米而被吊销了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消防许可证。方某对公安局和文化局的决定不服,分别向市公安局和市文化局提起复议申请,市公安局和市文化局都未予受理,并告知方某应向县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县人民政府受理行政复议后,发现原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通知没有法律依据,中止了行政复议,将该通知转送市人民政府处理。市人民政府撤销了该通知。据此,县人民政府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于法无据,作出了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对该行为向哪个机关申请复议?

    正确答案: 对该行为向县政府申请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5条第1款第4项的规定,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汉朝的抑商政策。

    正确答案: (1)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
    (2)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3)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4)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5)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6)颁布“告缗令”,即鼓励人们告发商人对其财产税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告发者可获被告人财产的一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法经》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明清律直接继承

    B

    《法经》六篇成为隋唐律的篇目蓝本

    C

    《法经》是对西周出礼入刑制度的一种肯定

    D

    《法经》中各篇的主要内容被后世传统法典继承发展


    正确答案: A
    解析:
    ABD三项,《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成文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其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律直接继承,成为秦、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的主要内容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继承与发展
    C项,《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法经》规定了各种主要罪名、刑罚及相关的法律适用原则,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基本特征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残余,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的内容及特点充分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地规范人们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礼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所载:“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 第11题:

    判断题
    保证金可以由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向公安机关直接交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在明朝初期,认为“百姓财力具困,犹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毛,新在之树不可动其根”的人是()。

    正确答案: 朱元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为了查明案情,检验核实证据,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局长批准,可以进行()
    A

    鉴定

    B

    侦查实验

    C

    勘验检查

    D

    尸体解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不定项题
    某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公室主任秦某,急于引进外资,对于前来投资的“外商”某甲等人盲目轻信,未认真审查其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就签订引资合作协议,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期打入对方账户400万元,结果,先期打入的资金悉数被骗走,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秦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 )。
    A

    玩忽职守罪

    B

    滥用职权罪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合同失职罪

    D

    尚未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刑法》第406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合同失职罪。秦某有盲目轻信,未认真审查其主体资格、资信状况等失职情节,故选C。

  • 第15题:

    单选题
    甲到本村乙家买柴油时,因屋内光线昏暗,甲欲点燃打火机看油量。乙担心引起火灾,上前阻止。但甲坚持说柴油见火不会燃烧,仍然点燃了打火机,结果引起油桶燃烧,造成火灾,导致甲、乙及一旁观看的丙被火烧伤,乙、丙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检测,乙储存的柴油闪点不符合标准。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008年真题]
    A

    危险物品肇事罪

    B

    失火罪

    C

    放火罪

    D

    重大责任事故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AD两项,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法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题中,火灾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既不构成危险物品肇事罪,也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BC两项,甲点火是故意的,但对于发生火灾的后果是过失的,这是一种过于自信的过失,没有引起火灾的故意。甲构成失火罪,而不成立放火罪。

  • 第16题:

    单选题
    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会审公廨",最初设立于:()
    A

    南京

    B

    广州

    C

    上海

    D

    厦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内容。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凡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凡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甚至租界内纯属中国人之间的诉讼也由外国领事观审并操纵判决。它的确立,是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扩充和延伸。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 第17题:

    多选题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法律拟制规定,需要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A

    非法拘禁暴力致人死亡的

    B

    强奸致人死亡的

    C

    暴力取证致人死亡的

    D

    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正确答案: A,D
    解析: 参见《刑法》第236条、第238条、第247条、第292条等规定。

  • 第18题:

    多选题
    假设在侦查过程中,乙脱逃,而20年后乙才重新出现,并被公安机关拘留,报请检察院批准逮捕,则检察院应对该案如何处理?(  )
    A

    不批准逮捕

    B

    批准逮捕

    C

    撤销案件

    D

    释放乙,并发给释放证明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根据《刑法》第88条的规定,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乙不属于法定不追究责任的情形,检察院应依法批准逮捕。这是刑事犯罪诉讼时效延长的规定。

  • 第19题:

    判断题
    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届满的,执行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通知决定机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王某(15岁,涉嫌抢劫)一案的审理过程应当不公开,下列做法不合法的有( )
    A

    法院宣布对于王某涉嫌抢劫的审理过程不公开

    B

    在判决作出以前,法院不向新闻记者透露任何可能推断出犯罪嫌疑人是王某的资料

    C

    法院允许王某的父母到场旁听审理过程

    D

    法院审理结束后,为了王某的健康成长,决定不公开宣告判决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不公开审理就是指审理过程不公开,而不是指审理结果不公开。A项合法,不应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3条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前,审判人员不得向外界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B项合法,不应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2条规定:“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近亲属都不得旁听。
    审理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适用相关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9条规定:“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无法出庭或者确实不适宜出庭的,应另行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出庭。经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成年近亲属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因此C项合法,不应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31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但不得采取召开大会等形式。”可见,在我国,无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D项不合法,入选。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犯罪属于国际法上的战争罪( )
    A

    掠夺罪

    B

    屠杀罪

    C

    危害和平罪

    D

    危害人类罪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A

    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是否合法

    C

    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

    是否具有社会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宪法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

    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国家权力

    C

    宪法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D

    一般而言,宪法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故A选项正确。宪法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权利,其方式是通过有效地限制和规范国家权力,所以B选项不准确。
    宪法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这是对宪法特征的基本判断之一,是恰当的。对宪法而言,一般具有严格的修改程序,这是相对于普通立法而言的,但此问题不是绝对的,不成文宪法即不具有这一特征。

  • 第24题:

    判断题
    国家赔偿时效制度,可以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