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松苗立枯病又叫猝倒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多种真菌引起的苗木病害,是传染性的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造成苗床过湿。二是幼苗出土后未达到木质化即遇高温。三是土壤和肥料未进行消毒,带有病原菌。
松苗立枯病受害部位主要是苗木根部或根茎部。从种芽至苗木木质化之前是危害的主要时期。受害苗木的特征为根茎处呈水渍状,并有倒伏或枯立现象。与苗木日灼害的区别是根系受害腐烂,而日灼伤害的根系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松苗立枯病发病原因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松苗猝倒病的防治关键是()。

    • A、选用抗病品种
    • B、育苗前的种子消毒和土壤处理
    • C、发病后喷洒药
    • D、清除病苗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为保证秧苗健壮生长,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在秧苗()叶期、()叶期叶面喷施移栽灵、瑞苗清等杀菌剂,然后进行洗苗。


    正确答案:1.5;2.5

  • 第3题:

    甜菜立枯病又称()。

    • A、黑脚病、苗腐病、叶枯病
    • B、猝倒病、苗腐病、叶枯病
    • C、黑脚病、猝倒病、叶枯病
    • D、黑脚病、苗腐病、猝倒病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什么是老化苗?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老化苗又称僵苗,小老苗,主要表现为茎叶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深、发暗、幼苗低矮或瘦弱,瓜类幼苗易出现花打顶。老化苗定植后发棵慢,易早衰、且产量低。
    主要原因:苗期长期干旱缺水;苗床温度长时间偏低,特别是长时间低于生长的最低温度;肥料浓度过高造成烧根。
    预防措施;保持苗床内适宜的温度、湿度;炼苗时,控温而不过度控制土壤湿度,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苗期施肥浓度要低。

  • 第5题:

    苗木猝倒病和立枯病的主要侵染来源是()。

    • A、种子
    • B、扦插苗
    • C、嫁接苗
    • D、土壤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蔬菜发生立枯病的症状是病斑逐渐凹陷,扩展后绕茎一周,最后病部收缩干枯,病苗死亡而倒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松根朽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阳坡重于阴坡。山中、山下腹林重于山上腹林。一般情况下,林分郁闭度大,林内湿度大,并且根与根相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利于该病的传播蔓延。但在卫生状态好,又不过分潮湿的林分内,即使郁闭度大,发病也不重。因此发病的轻重,即与地形,土壤水分有直接关系,也与林分经营的好坏有关系。

  • 第8题:

    造成松苗心止病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心止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引起该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在一些老苗圃内,由于土壤板结,肥力低,幼小胚根遇到硬土块后,不能及时得到养分和水分,生长受到抑制,出现早期衰老,易发生心止病。高寒地区育苗,常因播种过早,或苗木出土后突然遇到低温,也会发生心止病。催芽处理时,由于种子萌动不齐,出土后遇连续高温,浇水又不及时或不适量也会发生心止病。

  • 第9题:

    问答题
    造成松苗心止病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心止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引起该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在一些老苗圃内,由于土壤板结,肥力低,幼小胚根遇到硬土块后,不能及时得到养分和水分,生长受到抑制,出现早期衰老,易发生心止病。高寒地区育苗,常因播种过早,或苗木出土后突然遇到低温,也会发生心止病。催芽处理时,由于种子萌动不齐,出土后遇连续高温,浇水又不及时或不适量也会发生心止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松根朽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阳坡重于阴坡。山中、山下腹林重于山上腹林。一般情况下,林分郁闭度大,林内湿度大,并且根与根相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利于该病的传播蔓延。但在卫生状态好,又不过分潮湿的林分内,即使郁闭度大,发病也不重。因此发病的轻重,即与地形,土壤水分有直接关系,也与林分经营的好坏有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对松苗立枯病进行化学防治?

    正确答案: 防治松苗立枯病可选用多种杀菌剂,均可取得较好效果。比如,应用代森铵、福美双、敌克松、多菌灵等。
    种子处理:
    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1%进行拌种,或用高锰酸钾0.5%溶液浸种处理。
    土壤消毒: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g(克)/m2(平方米),按1:200比例与细土混匀制成药土,播种前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再进行播种。也可用硫酸亚铁15~20kg(公斤)/667m2,粉碎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再翻入土中。
    苗期喷药:
    在发病初期,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60g加水50kg(公斤)浇根或喷洒,隔5~7d(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可用铜制剂防治的病害有()。
    A

    葡萄霜霉病

    B

    马铃薯晚疫病

    C

    棉苗立枯病

    D

    小麦锈病

    E

    小麦白粉病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立枯病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营养土调酸消毒不到位
    (2)秧棚管理温湿度高,温差变化大。
    (3)苗期遇低温寡照天气,造成种子营养下降,抗病性降低。

  • 第14题:

    棉苗出土前幼芽发病腐烂呈赤褐色是()。

    • A、红腐病
    • B、立枯病
    • C、炭疽病
    • D、其他疾病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棉苗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种或烂芽是()。

    • A、红腐病
    • B、立枯病
    • C、炭疽病
    • D、其他疾病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棉花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棉苗,只侵染棉花,不会侵染其它作物。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松杉苗立枯病的症状有()

    • A、种芽腐烂型
    • B、幼苗猝倒型
    • C、茎叶腐烂型
    • D、苗木立枯型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如何对松苗立枯病进行化学防治?


    正确答案: 防治松苗立枯病可选用多种杀菌剂,均可取得较好效果。比如,应用代森铵、福美双、敌克松、多菌灵等。
    种子处理:
    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1%进行拌种,或用高锰酸钾0.5%溶液浸种处理。
    土壤消毒: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g(克)/m2(平方米),按1:200比例与细土混匀制成药土,播种前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再进行播种。也可用硫酸亚铁15~20kg(公斤)/667m2,粉碎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再翻入土中。
    苗期喷药:
    在发病初期,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60g加水50kg(公斤)浇根或喷洒,隔5~7d(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 第19题:

    松苗立枯病如何诊断?


    正确答案: 松苗和落叶松苗比较易感立枯病,多发生在4~6月份,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分为下列4种症状类型:
    ①种芽腐烂型:种子和幼芽在播种后至出土前被病菌侵染,破坏种芽组织而腐烂,在苗床上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②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若湿度过大苗木密集或撤除覆盖物过迟,病菌侵染引起幼苗茎叶腐烂。在连雨天湿度大,苗密时,大苗也会发生此种类型。腐烂茎叶上常有白色丝状物,干枯茎叶上有细小颗粒状菌核。
    ③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产生褐色斑点,迅速扩大呈水渍状腐烂,随后苗木倒伏。此时苗木嫩叶仍呈绿色,病部仍可向外扩展。猝倒症状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的1个月内。
    ④苗木立枯型:在发病条件下,病菌侵入根部,引起根部皮层变色腐烂,苗木枯死不倒伏。

  • 第20题:

    可用铜制剂防治的病害有()。

    • A、葡萄霜霉病
    • B、马铃薯晚疫病
    • C、棉苗立枯病
    • D、小麦锈病
    • E、小麦白粉病

    正确答案:A,B

  • 第21题:

    问答题
    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克松、波尔多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松苗立枯病在苗木出土后遇高温少雨则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松苗立枯病如何诊断?

    正确答案: 松苗和落叶松苗比较易感立枯病,多发生在4~6月份,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分为下列4种症状类型:
    ①种芽腐烂型:种子和幼芽在播种后至出土前被病菌侵染,破坏种芽组织而腐烂,在苗床上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②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若湿度过大苗木密集或撤除覆盖物过迟,病菌侵染引起幼苗茎叶腐烂。在连雨天湿度大,苗密时,大苗也会发生此种类型。腐烂茎叶上常有白色丝状物,干枯茎叶上有细小颗粒状菌核。
    ③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产生褐色斑点,迅速扩大呈水渍状腐烂,随后苗木倒伏。此时苗木嫩叶仍呈绿色,病部仍可向外扩展。猝倒症状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的1个月内。
    ④苗木立枯型:在发病条件下,病菌侵入根部,引起根部皮层变色腐烂,苗木枯死不倒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松苗立枯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松苗立枯病又叫猝倒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多种真菌引起的苗木病害,是传染性的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造成苗床过湿。二是幼苗出土后未达到木质化即遇高温。三是土壤和肥料未进行消毒,带有病原菌。
    松苗立枯病受害部位主要是苗木根部或根茎部。从种芽至苗木木质化之前是危害的主要时期。受害苗木的特征为根茎处呈水渍状,并有倒伏或枯立现象。与苗木日灼害的区别是根系受害腐烂,而日灼伤害的根系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