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管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发生条件:
    (1)必要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通常发生在Cu>10的土中。
    (2)水力条件:动水力能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
    防治原则:
    (1)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
    (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 第2题:

    五氯硝基苯可防治猝倒病、灰霉病、白绢病等,不能防治立枯病。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甜菜立枯病又称()。

    • A、黑脚病、苗腐病、叶枯病
    • B、猝倒病、苗腐病、叶枯病
    • C、黑脚病、猝倒病、叶枯病
    • D、黑脚病、苗腐病、猝倒病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引起松杉苗立枯病的侵染性病原主要来源于土壤,在播种前常用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五氯硝基苯对()引起的病害没有防治效果.

    • A、丝核菌
    • B、镰刀菌
    • C、腐霉菌
    • D、曲霉菌

    正确答案:B,C

  • 第5题:

    蔬菜发生立枯病的症状是病斑逐渐凹陷,扩展后绕茎一周,最后病部收缩干枯,病苗死亡而倒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松苗立枯病如何诊断?


    正确答案: 松苗和落叶松苗比较易感立枯病,多发生在4~6月份,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分为下列4种症状类型:
    ①种芽腐烂型:种子和幼芽在播种后至出土前被病菌侵染,破坏种芽组织而腐烂,在苗床上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②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若湿度过大苗木密集或撤除覆盖物过迟,病菌侵染引起幼苗茎叶腐烂。在连雨天湿度大,苗密时,大苗也会发生此种类型。腐烂茎叶上常有白色丝状物,干枯茎叶上有细小颗粒状菌核。
    ③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产生褐色斑点,迅速扩大呈水渍状腐烂,随后苗木倒伏。此时苗木嫩叶仍呈绿色,病部仍可向外扩展。猝倒症状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的1个月内。
    ④苗木立枯型:在发病条件下,病菌侵入根部,引起根部皮层变色腐烂,苗木枯死不倒伏。

  • 第7题:

    可用铜制剂防治的病害有()。

    • A、葡萄霜霉病
    • B、马铃薯晚疫病
    • C、棉苗立枯病
    • D、小麦锈病
    • E、小麦白粉病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广金钱草立枯病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A主要采用农业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播种量,防止幼苗过密;
    B注意控制苗床土壤水分,不要过湿,以控水蹲苗。
    C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D喷施50%可湿性退菌特600倍液,以喷湿叶面为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克松、波尔多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松苗立枯病在苗木出土后遇高温少雨则易引起病害的流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松苗立枯病如何诊断?

    正确答案: 松苗和落叶松苗比较易感立枯病,多发生在4~6月份,因发病时期不同可分为下列4种症状类型:
    ①种芽腐烂型:种子和幼芽在播种后至出土前被病菌侵染,破坏种芽组织而腐烂,在苗床上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②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若湿度过大苗木密集或撤除覆盖物过迟,病菌侵染引起幼苗茎叶腐烂。在连雨天湿度大,苗密时,大苗也会发生此种类型。腐烂茎叶上常有白色丝状物,干枯茎叶上有细小颗粒状菌核。
    ③幼苗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嫩茎尚未木质化,病菌自根茎处侵入产生褐色斑点,迅速扩大呈水渍状腐烂,随后苗木倒伏。此时苗木嫩叶仍呈绿色,病部仍可向外扩展。猝倒症状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的1个月内。
    ④苗木立枯型:在发病条件下,病菌侵入根部,引起根部皮层变色腐烂,苗木枯死不倒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松苗立枯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松苗立枯病又叫猝倒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多种真菌引起的苗木病害,是传染性的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造成苗床过湿。二是幼苗出土后未达到木质化即遇高温。三是土壤和肥料未进行消毒,带有病原菌。
    松苗立枯病受害部位主要是苗木根部或根茎部。从种芽至苗木木质化之前是危害的主要时期。受害苗木的特征为根茎处呈水渍状,并有倒伏或枯立现象。与苗木日灼害的区别是根系受害腐烂,而日灼伤害的根系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克松、波尔多液

  • 第14题:

    为保证秧苗健壮生长,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在秧苗()叶期、()叶期叶面喷施移栽灵、瑞苗清等杀菌剂,然后进行洗苗。


    正确答案:1.5;2.5

  • 第15题:

    苗木猝倒病和立枯病的主要侵染来源是()。

    • A、种子
    • B、扦插苗
    • C、嫁接苗
    • D、土壤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辣椒苗期如何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


    正确答案:(1)猝倒病:棚内低温高湿时最易发病;病苗近地面茎基部呈水浸状,缢缩变细呈线条,子叶尚未凋萎,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死亡;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50%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8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粉500倍液喷雾;(2)立枯病:苗期主要病害,枯死的苗子立而不倒,因此俗称“站着死”,育苗中后期高温高湿最易发生;药剂防治同猝倒病。

  • 第17题:

    如何对松苗立枯病进行化学防治?


    正确答案: 防治松苗立枯病可选用多种杀菌剂,均可取得较好效果。比如,应用代森铵、福美双、敌克松、多菌灵等。
    种子处理:
    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1%进行拌种,或用高锰酸钾0.5%溶液浸种处理。
    土壤消毒: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g(克)/m2(平方米),按1:200比例与细土混匀制成药土,播种前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再进行播种。也可用硫酸亚铁15~20kg(公斤)/667m2,粉碎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再翻入土中。
    苗期喷药:
    在发病初期,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60g加水50kg(公斤)浇根或喷洒,隔5~7d(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 第18题:

    环剥树皮是指防治()采取的有效措施

    • A、立枯病
    • B、竹丛枝病
    • C、泡桐丛枝病
    • D、炭疽病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简述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要点:
    ①形成条件:松散的固体物质、充足的水源条件、有利会聚的地形条件
    ②防治措施:形成区(上游)避水排洪、水土保持,稳定松散物质;流通区以拦为主;沉积区设置排导工程。

  • 第20题:

    问答题
    幼苗立枯病大发生的条件及其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苗木出土后一个月内,幼苗未木质化;苗颈幼嫩,易造成侵染
    (2)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种芽和幼苗的呼吸和生长;
    (3)病菌繁殖体的积累:由于该病的病程短,每次病程后残体中的病菌能大量积累作为爆发性病害的侵染来源。
    (4)圃地管理:包括苗圃选择(考虑前作物)、细至整地,合理施肥,目的在于,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增强其抗病性;
    (5)土壤消毒:消灭侵染来源;
    (6)及时播种:种子发芽顺利,在苗木木质化前错过高温高湿的气候;
    (7)药剂防治:幼苗发病后,病程短,来势快,阻止其蔓延及病菌积累。常作药剂有:70%敌克松、波尔多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环剥树皮是指防治()采取的有效措施
    A

    立枯病

    B

    竹丛枝病

    C

    泡桐丛枝病

    D

    炭疽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对松苗立枯病进行化学防治?

    正确答案: 防治松苗立枯病可选用多种杀菌剂,均可取得较好效果。比如,应用代森铵、福美双、敌克松、多菌灵等。
    种子处理:
    如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1%进行拌种,或用高锰酸钾0.5%溶液浸种处理。
    土壤消毒: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g(克)/m2(平方米),按1:200比例与细土混匀制成药土,播种前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再进行播种。也可用硫酸亚铁15~20kg(公斤)/667m2,粉碎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再翻入土中。
    苗期喷药:
    在发病初期,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60g加水50kg(公斤)浇根或喷洒,隔5~7d(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可用铜制剂防治的病害有()。
    A

    葡萄霜霉病

    B

    马铃薯晚疫病

    C

    棉苗立枯病

    D

    小麦锈病

    E

    小麦白粉病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