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评论
该模式以自创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在特定的背景下对教学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他的同化学习论,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新知识的意义的建立,为我们客观准确地看待课堂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接受学习不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不等于有意义学习,这要视具体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实际而定。可以说,奥苏伯尔纠正了布鲁纳片面强调发现学习的偏颇,弥补了布鲁纳的不足。对我们来说,奥苏伯尔的理论显然要比布鲁纳和皮亚杰的理论更亲切、自然、便于理解和应用。
略
第6题: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和()原则。
第7题:
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第8题: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立在其()理论的基础之上。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简述奥苏伯尔教学设计的原则
奥苏伯尔提出两条教学内容安排的原则,逐步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首先讲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综合贯通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同,并对之重新加以组合。
略
第16题:
简述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学习观。
它不像传统的学习理论那样,把研究局限于实验室中,而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他的学习论所阐明的主要是有意义学习的性质、心理过程及其受制约的内外条件。
略
第17题: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法。
第18题:
简述奥苏伯尔的四个结合体的内容。
第19题:
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教学策略。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