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
墨守成规
人云亦云
步入后尘
第1题:
第2题:
某国家重点大学为了资助贫困大学生,专门组织购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收到资助物品后却并不使用,也不会把资助的衣服穿出去。因为他们觉得,如果穿在身上就会被别的同学看出他们是贫困生,使别人对他们有其他的看法。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解释社会救助主要的含义。
2.上述案例反映了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哪些问题?
3.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设计一份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案。
1.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由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使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述案例反应了贫困大学生的如下问题:
①经济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家境贫寒,学费是个沉重的负担,饮食缺营养,穿戴很寒酸。②学校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学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时发放的衣物一般颜色单一、款式刻板,穿戴或使用它们时,能很容易被辨识出属于资助物品。所以,学生领了衣物之后不乐意穿戴或使用,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衣物犹如贫困的标签,穿戴或使用它们有伤自尊。
3.开展贫困大学生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的同时又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2)方案实施策略
①变换资助物品。学校在组织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比如把外穿的衣服更换为可以内穿的衣服,或者购买不同样式、不带标记的衣物等。②为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鼓励贫困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正视困难,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③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一些课题、方案、政策的制定。协同有关部门增加一些课题、方案,专门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一方面能增加贫困大学生的技能和学识,增加他们的额外收入,另一方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去,政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3)方案执行:包括提供服务,整合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等。
(4)方案评估:包括贫困大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在工作中,你是一个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挑战性的人,则会假定别人也同样希望如此。事实上,许多人不是这样的,他们更喜欢稳定有次序的工作。这就是社会知觉偏差中的刻板印象。
第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失业人员的有()。
第7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新增就业岗位的限制,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而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不占优势。假设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情况,拟订一份社会服务方案。
第8题:
根据马斯洛的激励理论,以下属于生理需要的有()
第9题:
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
重新调整夫妻角色
学习把子女作为成人对待
促进子女独立自主
适应不以子女为中心的角色要求
第10题:
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
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总不切实际地幻想
大学生没有能力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忙碌,很多人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所以很多孩子都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照看。虽然由他们照看比较让父母放心,但这种隔代教育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
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你所在的社区中也有许多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请针对这些孩子的问题,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家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由于父母的工作较忙,对于孩子的照顾和关爱较少,儿童有被爱与关心的需要,而在这一点上,忙碌的父母所能给予的太少。②隔代教养会存在很多问题,一般情况下,隔代教养家庭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长辈们对于他们的娇纵和过度宠爱,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③隔代教养家庭不利于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多老人因为知识水平有限,不具备对孩子的教导能力,无法帮助孩子学习相关知识,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
2.方案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社会工作者拟订的个案服务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
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亲子关系,拓宽孩子们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让他们在更加健康和优质的成长环境中快乐成长。
(2)方案实施策略
①促进亲子关系。开展促进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相关活动,教授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②拓宽孩子们的活动范围。与社区学校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加强孩子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开展游戏活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和社会化发展、道德的形成、教育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③组织志愿者服务。针对老人无法对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帮助的问题,可以在社区内组织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辅导。
(3)方案执行。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家庭成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评估等。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在经济衰退中“气馁工人”效应产生是因为()
第18题: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新增就业岗位的限制,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不占优势,不仅要考虑找工作的成本,还缺乏信心以及相关就业信息,于是出现了很多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第19题:
材料: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两难问题为什么会奇怪地同时存在?调查显示,一些跟风报考的管理、外贸、制造等热门专业,毕业生严重过剩,就业遇冷;一些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有的毕业生希望工作“有钱又有闲”,有的只愿意到大型国企或事业单位找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结合材料,说明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
第20题:
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这些大学生比刚毕业时工资较低的其他同学上大学的总收益要高
这些大学生毕业后获得的较高的工资与他们是否上大学无关
上大学的成绩好坏与未来可以获得的工资性报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上大学的总收益并不仅仅取决于刚开始工作时的工资水平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