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本名汉调,以名楚调,黄腔。有()、《二度梅》、《打花鼓》、()等传统剧目。
第1题:
道光八年湖北楚班进京又带进了汉调。汉调是由秦腔与湖北襄阳的民间曲调结合的,汉调中有(),这样为后来京剧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2题:
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有()、《血掌记》、()、《打猪草》、《夫妻观灯》等。
第3题:
湖北现有22个地方剧种,其中最具影响的是()。
第4题:
长沙花鼓戏的音乐源于民歌,其声腔分为三类:民歌灯调、川调和()。
第5题:
《拥军花鼓》是安波根据()填词的。
第6题:
越调
清戏
荆州花鼓戏
汉剧
楚剧
第7题:
汉调
豫剧
楚调
黄腔
楚剧
第8题:
陕北道情
陕北民歌《骑白马》
河北民歌《十字调》
陕北民歌《打黄羊调》
第9题:
打锣腔
打鼓腔
打锣鼓
第10题:
百日缘
柜中缘
二度梅
借东风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粤剧、汉剧、潮剧
潮剧、汉剧、粤剧
粤剧、潮剧、汉剧
潮剧、粤剧、汉剧
第13题:
汉剧优秀剧目的代表作是:()
第14题:
继唱二黄调的徽班进京后,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也进了京,“徽汉合流”将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在一起,形成京剧的皮黄腔的湖北艺人是()
第15题:
著名的传统剧目《宝莲灯》、《荔镜记》、《袁门斩子》依次分别是()
第16题: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徽汉合流。道光十四年前后,皮黄腔即京剧形成。
第17题:
相和歌有瑟调、清调、()、立调、楚调、()五种调式。
第18题:
第19题:
楚调
黄腔
黄孝花鼓
西路花鼓
采茶戏
第20题:
《二度梅》
《宇宙锋》
《白扇记》
《打花枝》
《葛麻》
第21题:
第22题:
程长庚
余三胜
谭鑫培
谭志道
杨小楼
第23题:
靠山调
老鸳鸯调
胶皮调
黄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