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就是职业倦怠。
第1题:
第2题:
Maslach提出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是()。
第3题:
教师职业倦怠的构成指标包括()
第4题:
工作倦怠又称职业倦怠,它是指由()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
第5题:
将服务对象作为“物”,而非当成“人”看待,属于哪一种职业倦怠?()
第6题:
()不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常见表现。
第7题:
职业倦怠与正能量激发提到的职业倦怠感的典型表现有()。
第8题:
思维定势
情绪衰竭
去人格化
低个人成就感
第9题:
情感衰竭
精神颓靡
去人性化
个人成就感降低
第10题:
挫折感
耗竭感
去个性化
低个人成就感
第11题:
情感衰竭
去人格化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极度压力感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有效的身心资源过度透支,做事情没有兴趣和激情,属于哪一种职业倦怠?()
第14题:
职业倦怠的内涵主要包括()
第15题:
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是()
第16题:
()是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被视为职业倦怠感的核心成分,并且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第17题:
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第18题:
工作倦怠又称职业倦怠,它是指由()、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去人格化
无力感
情感衰竭
低个人成就感
第21题:
个人成就感低
情绪耗竭
喜怒无常
去人性化
第22题:
去人格化
情感耗竭
成就感降低
失去兴趣
第23题:
情感耗竭
成就感降低
失去兴趣
去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