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污蔑,中国文化形象被妖魔化,表现为()。
第1题:
第2题:
西方一些敌对势力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实质与最终目的是()
第3题:
正确认识中国威胁论?
第4题: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请谈谈如何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第5题: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
第6题:
简述中国文化中冷遇的墨家思想与《管子》中的轻重治国论。
第7题:
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
第8题: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如何认识和评价估计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预测?
第9题:
挑起国际争端
干涉他国内政
遏制中国的发展
为本国发展制造有利环境
第10题:
“黄祸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
“中国崛起论”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以下不属于美国应对中国崛起大战略的“三论”的是()
第14题:
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19世纪末,西方帝国主义者炮制了(),即中国威胁论。
第15题:
由于中国传统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的影响,中国文化因此带上()的色彩。
第16题:
欧美亚报刊上出现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 ①民为贵,君为轻 ②人性本善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7题: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欧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间谋威胁论”,到如今的“黑客威胁论”,不一而足。如果让你对“中国威胁论”这一说法进行反驳的话,你可以用到的观点是()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决桿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第18题:
以下哪种言论是用来唱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第19题:
中和的中国文化理想是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一种证明。
第20题:
“中国威胁论”在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并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
第21题:
第22题:
领航论
管理论
拥抱论
遏制论
第23题:
“种族优劣论”
“中国扩张论”
“中国睡狮论”
“黄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