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市场远未饱和,这使我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GDP翻番成为可能。
第1题:
第2题: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紧紧相连,亿万中国人组成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必须()。
第3题:
就GDP数据而言,中国在2009年时已经超过了日本。
第4题:
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的市场远未饱和,只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GDP翻番。
第5题:
当前,一些企业经营者提出,中国产品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要()
第6题: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世界第4位。据初步统计,我国居“世界第一”的制造产品已多达上百种。彩电、洗衣机、纺织品、集装箱等传统产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势产品。 但是,“中国制造”目前依然存在不少缺憾。我们现在远远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23,日本的1/25,德国的1/18,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少关键技术及设备依然依赖国外,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其含金量远不敌“美国制造”、“日本制造”。200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仅有11家上榜,而且没有一家是制造业企业。而且中国工业产品产量虽大,但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提高“中国制造”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还缺乏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这是“中国制造”最大的缺憾!最近出版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提供的数据表明:2001年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日本为12.33年,我国为9.47年;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日本达28.3%,我国只有5.8%;具有高中阶段受教育程度者,日本达到52.8%,我国仅为22.8%;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日本仅为18.9%,我国高达71.5%。再从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相当明显。请结合本案例谈谈如何理解当前学校教育制度中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7题:
以下关于SU-MIMO效果说法正确的有()
第8题:
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来实现
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紧紧依靠中华民族来实现
紧紧依靠中国力量来实现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光伏
风电
生物医药
新材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这几年江苏的哪些产业依靠国内外市场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第13题:
中国产品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对企业而言,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要()
第14题: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土战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第15题:
2015年9月,习近平出访美国,达成了中美贸易的新高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将增至1000至2000亿美元。一批中国企业将在美扎根,“中国设计、美国制造”成为新的合作模式。这说明我国() ①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②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③企业依靠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 ④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效益
第16题:
目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缺少核心技术、缺少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短板。作为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然而,值得骄傲的成绩背后却是无法回避的尴尬:在世界制造业品牌百强中,至今没有中国品牌入围。如今人们已经从对实物的简单需求,转向对品质、品牌的体验需求,要求生产企业也要向这方面转型,实现创新发展,这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练就的内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制造企业如何补短板,实现创新发展。
第17题:
为了适应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下列对《中国制造2025》理解错误的是()。
第18题: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