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孔的深度应为()A、1.5~3倍基础宽度B、地基主要受力层厚度C、≥5mD、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软弱下卧层验算的论述中,不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是(  )。

    A.附加压力值是按弹性理论应力分布原理计算的
    B.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
    C.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按照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D.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影响,可只按照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答案:A,B,D
    解析:
    应力扩散是按一定角度几何扩散计算得到的,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需要修正,到达规范规定的条件,并不是都需要修正。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也需要考虑应力扩散,只是扩散角不变。

  • 第2题:

    土质地基详细勘察,对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

    A.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B.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且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5倍
    C.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D.应根据基底压力和基础宽度查表确定

    答案:A,C
    解析:

  • 第3题:

    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  )

    A、树根桩法
    B、加深基础法
    C、换填垫层法
    D、增加筏板厚度

    答案:A
    解析: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地下铁道的原有建筑物加固工程;换填法又称换土法,换土法是指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适用于地基表层存在着厚度不大且易于挖除的不良土层;加深基础法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不能控制沉降;增加筏板厚度来控制沉降,效果不明显。

  • 第4题:

    某一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采用独立柱基础,在进行地基变形验算时,应以哪一种地基变形特征控制?( )

    A.沉降量
    B.倾斜
    C.沉降差
    D.局部倾斜

    答案:C
    解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3条规定了地基变形设计的建筑物类别和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情况。

  • 第5题:

    地基主要受力层是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倍基础底面宽度,且厚度不小于5m。

    • A、1
    • B、2
    • C、3
    • D、4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的最安全的方法,以下正确的是( )。

    • A、取仅与基础宽度有关的宽度比法
    • B、考虑基础宽度影响,取由计算深度向上厚度为△z土层的沉降值小于总沉降值一定比例的应变比法
    • C、取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10%或20%的应力比法
    • D、取简化的与基础形状有关的经验公式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地基的沉降验算包括( )的验算。

    • A、地基沉降量
    • B、相邻基础沉降差
    • C、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倾斜
    • D、地基底面的滑动
    • E、地基塑性引起的沉降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对于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详细勘察阶段,下列()符合有关勘探线、勘探点布置与勘探孔深度的要求。()

    • A、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6个
    • B、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 C、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 D、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1倍

    正确答案:B,C

  • 第9题:

    单选题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下列(  )不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的规定。[2006年真题]
    A

    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应根据修正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B

    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0

    C

    基础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

    D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3.0.4条第2款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②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根据第3.0.5条第1款规定,对具有胶结强度的增强体复合地基尚应根据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桩身强度验算。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 第10题:

    单选题
    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承载力及变形验算时,下述()不正确。
    A

    地基承载力修正时,基础宽度修正系数应取0

    B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应取1

    C

    处理后的地基,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

    D

    处理后地基的变形主要来自处理范围以下的软土层,对复合地基的变形可忽略不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最终沉降,分层厚度一般不宜(),一般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深度处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限值;若在该深度以下为高压缩性土,则应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深度处作为沉降计算深度的限值。

    正确答案: 大于0.4b,20%,1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多层建筑中,地基主要受力层的定义应为下列何项所述?
    A

    直接与建筑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

    B

    直接与建筑基础底面接触的土层和桩端持力层

    C

    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的宽度),独立基础底面下深度为1.5b,且厚度一般均不小于5m范围内的土层

    D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的地基基础设计验算中,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计算的是哪些选项?(  )

    A、柱基的不均匀沉降计算
    B、基础裂缝宽度计算
    C、支挡结构与内支撑的截面验算
    D、有很大水平力作用的建筑地基稳定性验算

    答案:A,B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3.0.5条第2款,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B项,根据第3.0.5条第4款,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C项,根据第3.0.5条第4款,支挡结构与内支撑的截面验算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D项,根据第3.0.5条第3款,计算地基稳定性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

  • 第14题:

    根据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对于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的建筑物,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级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B)甲级建筑应进行变形验算,乙级建筑可不进行变形验算
    (C)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D)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再进行宽度修正,但要做深度修正


    答案:A,C,D
    解析:

  • 第15题:

    下列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地基变形设计要求的论述,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A)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B)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单层地下室的基坑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C)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 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D)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6层框架结构,采用天然地基,其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时,建筑物可不进行地基变形计算


    答案:D
    解析:
    (D)解答:(A)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3.0.1条表3.0.1。
    (B)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3.0.1条表3. 0.1。
    (C)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 2002)第3.0.5条。
    (D)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 2002)表3.0.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根据第3.0.2条及表3.0.2,框架结构大于5层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6层框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 第16题:

    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区别于柔性基础,刚性基础应满足()

    • A、基础变阶处宽高比验算
    • B、软弱下卧层验算
    • C、地基变形验算
    • D、基础变形处抗冲发验算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对于条形基础,地基主要受力层的深度约为基础宽度的()

    • A、4倍
    • B、3倍
    • C、6倍
    • D、5倍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 A、对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为1~30m时,变形计算深度可根据基础宽度按简化公式zn=b(2.5-0.41nB.计算求得
    • B、对独立基础变形计算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不应小于1.5倍基础宽度且不宜小于5m
    • C、变形计算深度应满足计算深度向上取△z(按规范取值)厚的土层计算变形值小于地基计算变形量的2.5%
    • D、当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或厚层坚硬土层时,计算深度可取至该层土表面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总沉降量时,如何确定地基沉降深度?(


    正确答案: (1)一般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20%深度处作为沉降深度的限值;若在该深度以下为高压缩性土,则应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10%深度处作为沉降深度的限值。
    (2)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箕地基最终沉降量时如何确足计箕深度分层总和法是在计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底形状和尺寸、以及土的有关指标确定地基沉降计算。

  • 第20题:

    多选题
    地基的沉降验算包括( )的验算。
    A

    地基沉降量

    B

    相邻基础沉降差

    C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倾斜

    D

    地基底面的滑动

    E

    地基塑性引起的沉降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于条形基础,地基主要受力层的深度约为基础宽度的()
    A

    4倍

    B

    3倍

    C

    6倍

    D

    5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  )[2013年真题]
    A

    树根桩法

    B

    加深基础法

    C

    换填垫层法

    D

    增加筏板厚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树根桩法是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的一种方法,可在结构封顶后进行,而BCD三项都无法在结构封顶后进行。

  • 第23题:

    多选题
    根据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对于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的建筑物,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甲级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B

    甲级建筑应进行变形验算,乙级建筑可不进行变形验算

    C

    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D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再进行宽度修正,但要做深度修正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10.2.7条规定,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到沉降达到稳定为止;BC两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3.0.5条规定,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地基处理的设计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②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对处理后地基进行变形验算;③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D项,根据第3.0.4条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②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