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但无需考虑风险水平。
第1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报告的保密性要求,充分考虑审计报告传递方式的恰当性。判断对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重要性标准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标准量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第4题:
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
第5题: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问题。
第6题:
在终结审计之前,对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价水平如与初步评估结论不一致,审计人员应当()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重新了解内部控制
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
重新执行控制测试
考虑是否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重要性
难易程度
复杂程度
风险水平
第11题:
审计依据
收集和评价的审计证据
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范围,提出结论和建议,不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要性与()的问题。
第15题:
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和()水平。
第16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第17题:
审计报告应说明审计目的、范围,提出结论和建议;并应当包括()。
第18题:
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符合以下哪些要求:()。
第19题:
重要性;真实
重要性;风险
真实性;风险
必要性;真实
第20题:
原则性
审计风险
主动性
重要性
第21题:
领导指示
个人经验
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