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为多少米?()
第1题:
某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1.5倍,此人从山脚出发开始上山,上到山顶后立即返回,出发2小时后刚好走了下山路程的一半。则下山还需要( )小时。
A.1
B.0.5
C.1/3
D.1/4
第2题:
甲、乙两车均从A地出发到B地,同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甲车到B地后往回返,与乙相遇后,甲的速度增加20%,乙的速度增加25%,这样,当乙到达B时,甲离A地还有68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A.90
B.80
C.78
D.102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叫()
第9题: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当一个人站在()时,时间变化是最慢的。
第10题:
根据广义相对论,一个人站在山的哪个位置时,时间变化最慢()
第11题:
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称为什么?()
第12题:
第13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8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A地后,又立即向B地走去;乙到达A地后立即往回走,回到8地后,又立即向A地走去。如此往复,行走的速度不变,若两人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距A地500米,第四次迎面相遇地点距8地700米,则A、B两地的距离是( )。
A.1 350米
B.1 460米
C.1 120米
D.1 300米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地貌特征点有山顶、鞍部、山脊、()、山脚点。
第20题:
地震时刚好在山坡,千万不要往()跑,而应躲在山坡上隆岗的背后。
第21题:
关于地貌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22题:
温度为25℃,水汽压为22hPa的空气块,从迎风坡山脚处向上爬升,已知山高1500米。试求空气块到达山顶处的凝结高度、山顶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气温为19℃和25℃的饱和水汽压依次是22.0hPa和31.7hPa,忽略空气上升时露点的变化。
第23题:
2400
2610
3150
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