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理解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正确答案: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主要是指教育哲学在其性质上是一门“实践哲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应得到广泛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这里的“实践”理解为“教育实践”。除此之外,教育哲学所关注的实践还包括集团的“社会实践”和个体的“生活实践”。

  • 第2题: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它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其科学性表现为它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其革命性表现为它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代表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3题:

    如何理解哲学方法论的功能?


    正确答案: 无论是从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区分的角度,还是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划分的角度,在哲学研究中都存在着一些超越哲学家的理论选择差异和思想立场分歧的共同方法论前提。这些前提是历史上哲学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它们反过来又约束着哲学的研究与非哲学的研究之间的界线。
    具体说,就是:
    第一,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但它不是研究实在的某一方面,而是研究实在的整体;
    第二,哲学是一种关于辨明性的研究,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第三,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

  • 第4题:

    如何理解人民战争的基本精神?


    正确答案: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 第5题:

    如何理解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


    正确答案: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兵力是胜利之本;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 第6题:

    如何理解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正确答案:①充分准备。
    ②后发制人。
    ③攻防结合。
    ④持久胜敌。

  • 第7题: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自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它不仅是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其科学性表现为它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其革命性表现为它是无产阶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代表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正确答案: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领导哲学的基本内容(领导哲学的精髓)?

    正确答案: 领导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价值问题。情感、动机、态度、信仰、价值、伦理、道德、意志、偏爱、规范、期待、责任等,都是领导哲学本身关心的,但是领导的真实性质就是实践哲学的真实性质,是行动哲学,因此,领导实质上就是一种评价。
    价值现象决定了这个领域中所发生的事,领导者的任务基本上是个性化和价值化的,否则,领导行为就可能常规化或者程序化。领导是显现一种价值的实践,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一种意在赢得积极评价的活动,所以,领导活动是一种包含智慧和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康德哲学中道德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道德律中“绝对命令”、“人是目的”?

    正确答案: 基本内容:
    ①“绝对命令”
    ②作为“自然律”的道德律③“人是目的”④意志自律“绝对命令”:所谓理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普遍必然的合法则性,但自然法则和行动的法则应该有所不同,实践理性的特点:它不是像自然过程那样“按照法则”而运作,而是“按照对法则的表象”来行动,因而是一个合乎“目的性”的过程。但如果一种意志除了受实践理性的规定外,还受到经验或感性爱好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意志来说就成为偏离法则表象的、外来的偶然干扰,于是实践理性的规定对它来说就成了“命令”,被表述为“你应当„”。但命令也分为有条件(假言的)和无条件的(定言的)命令。前者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的技术性目的的明智的劝告,后者则去掉了一切外部条件,因而就是实践理性本身,即要保持理性的实践运用本身的逻辑一贯性(合法则性)。
    “人是目的”:“人是目的”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构成了整个伦理学系统的基础,是他的伦理学中最具进步性和现实性的成果之一。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理性决定了人之为人和人的道德价值,因此人是最神圣的。理性以自身为目的,而人作为理性存在者,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但是康德并没有完全否定人作为手段的一方面,他用意志自律来达到了两者的统一。人的意志自律,也就是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人有了自由才使道德成为可能。康德提出了三条最基本的道德命令,这些道德命令是绝对命令,其中“人是目的”是核心。
    人的行为有种种目的,但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人本身。所以“人是目的”贯穿在人的一切其他目的中,其他目的都可以成为单纯的手段,未有人性本身、“人格”不能再成为单纯的手段,它是自己实现自己的终极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康德哲学中道德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道德律中“绝对命令”、“人是目的”?


    正确答案: 基本内容:
    ①“绝对命令”
    ②作为“自然律”的道德律③“人是目的”④意志自律“绝对命令”:所谓理性,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普遍必然的合法则性,但自然法则和行动的法则应该有所不同,实践理性的特点:它不是像自然过程那样“按照法则”而运作,而是“按照对法则的表象”来行动,因而是一个合乎“目的性”的过程。但如果一种意志除了受实践理性的规定外,还受到经验或感性爱好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意志来说就成为偏离法则表象的、外来的偶然干扰,于是实践理性的规定对它来说就成了“命令”,被表述为“你应当„”。但命令也分为有条件(假言的)和无条件的(定言的)命令。前者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的技术性目的的明智的劝告,后者则去掉了一切外部条件,因而就是实践理性本身,即要保持理性的实践运用本身的逻辑一贯性(合法则性)。
    “人是目的”:“人是目的”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构成了整个伦理学系统的基础,是他的伦理学中最具进步性和现实性的成果之一。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理性决定了人之为人和人的道德价值,因此人是最神圣的。理性以自身为目的,而人作为理性存在者,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但是康德并没有完全否定人作为手段的一方面,他用意志自律来达到了两者的统一。人的意志自律,也就是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人有了自由才使道德成为可能。康德提出了三条最基本的道德命令,这些道德命令是绝对命令,其中“人是目的”是核心。
    人的行为有种种目的,但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人本身。所以“人是目的”贯穿在人的一切其他目的中,其他目的都可以成为单纯的手段,未有人性本身、“人格”不能再成为单纯的手段,它是自己实现自己的终极目的。

  • 第14题:

    如何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正确答案: 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2、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3、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4、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牢牢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 第15题:

    如何理解领导哲学的基本内容(领导哲学的精髓)?


    正确答案:领导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价值问题。情感、动机、态度、信仰、价值、伦理、道德、意志、偏爱、规范、期待、责任等,都是领导哲学本身关心的,但是领导的真实性质就是实践哲学的真实性质,是行动哲学,因此,领导实质上就是一种评价。
    价值现象决定了这个领域中所发生的事,领导者的任务基本上是个性化和价值化的,否则,领导行为就可能常规化或者程序化。领导是显现一种价值的实践,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一种意在赢得积极评价的活动,所以,领导活动是一种包含智慧和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 第16题:

    如何理解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 (1)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3)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
    境复杂
    (4)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缘战略的交接处,既受其他大国关系的影响,又影响着其他
    大国关系

  • 第17题:

    如何理解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正确答案:(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 第18题:

    如何理解神话与哲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 神话是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与传说,是兼具历史性和文化性的文化现象,是原始社会人类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原始时期的哲学。神话解释科学与哲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原始的理解。神话在功能、基本框架和探讨问题等方面,与后来哲学具有类似的性质。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思维知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研究怎样解释自然规律或人为原因。哲学本身包括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两方面。虽然人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作为人本身这个抽象的概念,却是无限的。以前古人不知道人有无限性,便把它归于神话。实际上,神话的无限性,也是人的无限性。后来到了哲学时代,人把神话中的无限性又归回到人身上。所以,从神话到哲学,实际上是人的无限性的一种回归。哲学从神话中独立出来,给自己确立了目的。这个目的是始终表现为“一”,就是唯一的存在、最高的存在、最普遍的道理。

  • 第19题:

    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和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二者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认识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根据对这一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第2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和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二者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认识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根据对这一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正确答案: (1)自强不息代表了中国哲人关于世界观的一种基本的态度。原话出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古人所说的天,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气,古人那时候没有纸,写一个字是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绝对不用两个字,不像我们现在那么随便写,那时候是刻在甲骨板上、竹子上,很难的。天行健,就代表了中国哲人对世界怎么样的一种回答。古人所说的天,包括了地,也包括了人,那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总体概念。
    (2)实事求是作为一种知论,跟自强不息的世界观、人生观是紧密相连的,表现出我们中国哲学重视实践、关怀现实问题,这样一种品格。实事求是本来是一个形容词,最早出现不是哲学用语,是一个形容词,汉代有一个王好学修古、实事求是,但是到了十六世纪就变成了一个哲学词,是一种做实际学问,能够有利于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这样一个道理、学风。实事求是表明我们求知要从实际的行动、行为中了解,求到那个是,指导人生的实践、社会的实践,从它的真理性得到检验。
    实事求是,当然中国所说的实事,不是指那个开门五件事,古人所说的实事,主要是这么三件事,正德、利用、厚生,这是《左传》的一个提法。正德就是提高你的道德意识,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正德必须是放在首位。第二条叫做利用,这个利用那就是发展生产,提高你这个生产能力。厚生,过的舒服一些,现在日本还保留着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
    (3)辩证逻辑
    中国哲学基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是形式逻辑,A同时是A,同时又是非A,这样的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上。中国哲学应该说在辩证思维上是最丰富的,起步最早。中国的辩证思维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一个是以老子为代表的贵柔辩证法,把辩证法重点放在阴阳的阴,水是最柔弱的,但是水又是最有力量的,滴水穿石。另外就是孙子的辩证法,他的军事辩证法,是建立在刚阳,铁的原则就是两军相遇勇者胜,《孙子兵法》有七千多字,通篇是刚阳精神,要敌人听我的指挥,所以他也以水做比喻,但是他崇尚的水不是柔弱,而是水的灵活,遇圆则圆、遇方则方,所以兵行像水,懂得辩证法就是因势利导,把理论中心转到阳的一面。道家、兵家把阳挑去了,最后儒家就讲中庸,中庸既不过又无不及,那就是恰到好处,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
    这是第三点内容,辩证思维。第一个是讲世界观,第二个是知识论,这是我们思想方法的演进。
    (4)以人为本
    关怀人生实际,关怀怎么样做,这恐怕是我们中国哲学的独到韵味、独到精神,中国哲学说来说去,它就是教你怎么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一门学问。中国哲学的理论关注点,不是自然、不是彼岸,而是现实的人生,怎么样把你这几十年过得更好、更有意义,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天地。中国哲学也谈天,但是我们中国人谈天,像是荀子写过《天论》、柳宗元写过《天道》、屈原写过《天问》,《天问》是光问不答,有自然哲学的味道,《天论》和《天道》都是《易传》的模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谈天,都是为了说明做人的道理,中国哲学独到的精神,司马迁有一个表述,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诉求叫做交天人之际,这个际就是关系了。中国哲学不是单纯地谈论天,也不是谈论人,就是交天人之际,把天作为人生存的一个环境放在那里。“通古今之变”,古和今通过一个变,现代的中国是古代的中国发展和继承,所以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感最强的民族,我们的编年史比哪一个国家都要长,时间最差的就是印度人,他没有时间观念,他的编年史是根据西游记的记载来整理的,但是我们很早就有了,司马迁说要通古今之变。
    (5)内在超越
    这是中国哲学对于价值问题的一个基本态度,中国哲学不讲究彼岸,但是中国哲学并不等于不讲究超越,中国人也有超越意识。所谓超越是什么呢?超越就是一种把现实提升到理想的层面,理想对于现实来说是超越。超越就是对你现状的否定,人就是这么一个怪物,就是不满足于现状,如果人满足于现状就是动物。
    中国哲学的超越跟别的民族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它的超越是内在超越,是人对人自己的一种超越。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超凡入圣,要把一个普通的人、凡夫俗子提升到圣人的层面,圣人对于凡人来说就是超越,所以我们定位的目标就是在圣人,但是圣人还是人啊。这还是有内在的联系。你想西方人、印度人讲超越,就把人不再变成人了,把人不再变成人并不是把人降低了,那就是人还可以更高,比人更高的就是佛、天使了,所以他的超越,不是人自己对自己的超越,是来自于另外的一个世界,对于现实等待超越的人,给他以拯救、提升。
    (6)有容乃大
    中国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它的总体显示出一个宽容的包容性,它的包容性跟宗教哲学相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宗教哲学是排他性的,你不能想象一个人接受了基督教哲学,同时又接受伊斯兰教,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宗教哲学是具有排他性的。
    (7)爱国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甚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你对中国人的基本精神是如何理解的?

    正确答案: 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即:
    (1)一切都是不一定
    世界变化多端,只有绝对的变动而无绝对的静止。中国人深切地感受到世界的这种变动性,所以在思维上极其强调一切事物的变动性,认为一切都是不一定。
    (2)不一定本身也不一定
    中国人在强调一切都是不一定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不一定本身也是不一定的。这样就达到了对不一定的一种最彻底的体认。
    (3)从不一定到一定
    世界是不一定的 ,人的思维也是不一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只能绝对地顺从不一定,完全没有自己的能动性。中国人相信不一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是可以通过恰当运用人力而达到“一定”的状态,从而获得短暂的相对平衡。
    (4)一定会有不一定
    一定和不一定在客观上并不能截然分开,不一定中含有一定的成分,一定中也含有不一定的成分。区分一定和不一定,只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法。
    (5)变来变去都一样
    既然一定和不一定在客观上总是混合在一起,那事实上也就无所谓一定或者不一定了。所以中国人总会认为世界变来变去都一样,反正都是不一定和一定的混合。
    (6)一样会变来变去
    中国人既然认为不一定和一定根本就不能截然区分开,所以在言行上也就经常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既有不一定,也有一定,两者之间常常出现交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定义、作用、功能。

    正确答案: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世界的哲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思维、实践意识,以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的社会科学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自然本性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体、共性、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目标的社会科学。
    哲学的作用:哲学具有一种乐趣,哪怕是形而上学的海市蜃楼也有它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是每一个学者都领略到的。虽然物质生活会把从思辨的天堂拉回到经济上利害冲突,患得患失,熙来攘往的生活中来,但哲学事实上是柏拉图称之为的“那种可爱的娱乐”,无可比执地比肉欲的享受和世俗的追求要高尚。
    哲学承担着艰难困苦的任务,要处理科学方法迄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秩序与自由、生与死等;一旦有一个研究领域产生了可以具有精确的系统知识的时候,它就立即被人称之为科学。每门科学都始于哲学而终于艺术;它起源于假说,结果却大有成就。哲学是对款知事物的假说性解释(如形而上学),或者是对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说性解释(如伦理学或政治哲学);它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
    科学是分析性说明,哲学则是综合性解释。科学总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机体分解成器官,把朦胧的转化为明确的。它不问事物的价值。也不问它们的总体和作用,它只是一心一意侧重观察事物原来的性质和运动过程。科学家,正如屠格涅夫诗中的大自然,是无所偏爱的;他对跳蚤的腿和天才创作的阵痛都有同样的兴趣。可是哲学有却并不满足于描写事实;他还想探求它与经验的普遍联系,从而把握它的意义与价值;他将事物联系在解释性的综合之中;他千方百计将科学家所分拆开了的那座伟大的生物钟比以前更好地安装在一起。科学家告诉我们如何治疗,如何杀戮;它精打细算地减速低死亡率,却又在战争中杀死我们;惟独智慧——按照全部经验通力使用的愿望——才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救,什么时候要杀。观察事物的运动过程并构想出解决手段来的是科学;评议协调目的是哲学。失去哲学的科学缺少前景,没有价值的事实不能合我们免于劫难和绝望。科学赋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赋予我们智慧。
    具体地说,哲学与五个领域的联系最紧密: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逻辑学思维和研究的理想方法:观察和反思,演绎和归纳,假设和实验,分析和综合—这些人类思维活动的形式是逻辑学企图理解和引导的;美学是研究理想形式或美的科学;它是艺术的哲学。伦理学研究人类理想的行为,苏格拉底曾说,最高的知识是关于善与恶知识,是关于生活智慧的知识。政治学是研究理想的社会体制。最后,形而上学研究所有事物的“终极实体”研究“物质”的根本属性(本体论),研究“意识”的根本属性(哲学心理学),研究咸知和思维过程中“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认识论)。这就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哲学的作用也体现在其中。
    哲学的功能: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不同的功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进行审视,哲学的现代功能主要有科技功能、社会功能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科学功能在培养人们的问题意识和求真精神的同时,为具体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提供方法论支持。社会功能则促进人们不断解放思想,在对现实进行辩证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构建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人的价值的实现功能,是通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协调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赋予人们现实生活以意义。哲学的三大主要功能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不断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